新会计准则下利得与损失相关概念思考.docVIP

新会计准则下利得与损失相关概念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会计准则下利得与损失相关概念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利得与损失相关概念的思考   [摘要]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首次引入了“利得”与“损失”的概念。如何理解利得与损失,如何区别与其相近的诸如非常损失、营业外收入与支出,投资收益属于收入还是利得?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概念的比较,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利得;损失;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支      “利得”、“损失”,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直接与利润有关,又直接与所有者权益有关。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对利得和损失概念的阐述发现,对于利得和损失的理解还是相当无序的。例如,美国FASB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利得、损失列为与收入、费用同等地位的会计要素;英国ASB则将利得扩展为包含收入的广义利得。损失扩展为包含费用的广义损失;而国际会计理事会(1ASB)则又将利得包含于“收益”要素中,损??包含于“费用”要素中,即“收益”包括了收入与利得。“费用”(广义费用)包括了费用(狭义费用)与损失;澳大利亚与IASBro对利得和损失的理解相同。我国新准则中,利得和损失并不包括收入与费用,收入与费用也不包括利得与损失,但利得与损失又不是独立的会计要素。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与损失,进而如何区别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以及其他如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等重要概念,对于深化利得与损失概念的理论认识,解决企业会计实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得与损失――概念与特征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是我国新准则对于“利得”和“损失”概念所作出的表述。这一表述揭示出了利得与损失概念所具有的四大特征:①来自于非日常活动;②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减;③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分配利润无关;④形成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之所以在会计要素中提出“利得”与“损失”之概念。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使之能更好地提供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的盈利和现金流量信息。收入与费用主要来自于企业日常的(ordinary)、主要的(Drimary)、可持续(ongo’ing)的经营活动,认为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的信息,而利得与损失则主要用来表示不具有预测与反馈价值或预测与反馈价值较低的那部分信息。从利得与损失的四大特征上看,所有者权益增(减)、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分配利润无关、经济利益流入(流出),均不能表示出利得与损失在信息质量――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上的特征,因为这三个方面的特征仅仅阐述了利得与损失所形成的结果――增加与减少、流入与流出。或形成利得与损失的主体要求――非股东。也正因为如此,在IASB看来,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利得与损失也就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会计要素了。在国际层面上,对利得与损失的界定更多地是注重于对形成利得、损失之活动的界定,一般用“peripheral or incidental transac-tions”(外围的或偶发的经济业务)来界定,或干脆用“除导致收入和所有者投资活动以外的经济事项”进行界定。基于活动或事项发生的性质、程度、频率,可以更好地预测由该活动产生的盈利和现金流量,因而基于活动的信息分类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我国新准则在定义利得与损失时采用了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的分类。“日常活动”,可以理解为“经常性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活动。“非日常活动”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非活动”和“是活动,但非日常活动”。一方面。非企业活动当然更是非企业日常活动,例如,企业经济环境变化形成的利得(如公允价值变动增值),并非企业活动形成,而是来自于企业外围经济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企业活动但非企业日常活动,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可能形成企业利得,但处置固定资产的活动虽属于企业活动,却不属于企业日常活动。国际会计理事会(IASB)颁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定义收入时采用了“日常活动”,在定义利得时强调了“可能是(may)”、也“可能不是(may not)”来自“日常活动”,尽管没有直接使用“非日常活动”,但其含义通过举例方式已经隐含其中。我国新准则采用“非日常活动”来定义利得与损失。也没有将利得与损失定义为基本会计要素,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然而,企业活动是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的,除了从活动发生的性质上划分为“日常活动(ordinary)”和“非日常活动(extraordinary),或“营业活动(op-erating)”和“非营业活动(nonoperat-ing)”外,还可以从活动发生的程度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