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docVIP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选择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并对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我国 农业保险 发展模式 中国国情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84-02      本文旨在以保险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在借鉴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更为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保险业务全面恢复后,开办农业保险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两家,保费收入在前10年增长迅速,后10年却骤降,再后又增长,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1982―1989年)。从1982年开始,农业保险按照“恢复平衡、略有节余、以备大灾之年”的经营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988年保费收入达到3.5亿元人民币。   第二是发展阶段(1990―1993年)。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财政兜底,因此对农业保险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农业险种。到1993年。农业保险险种总数近百个,保费收入达8 3亿元,农业保险赔付率为115%,亏损率为56%。   第三是持续萎缩阶段(1994―2003年)。从1994年以后,中央财政要求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这一期间,险种由最多的近百个下降至不足30个。2003年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04%。   第四是改革阶段(2004年至今)。2004年6月,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获准在成都组建财险分公司,这是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贸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3月国内第一家专业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成立。   从2004年,保监会共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自办、为政府代办和与政府联办农业保险业务。政策性养殖业、种植业、林木业保险逐步开办。到2010年,仅人保财险保费收入已达70.57亿元,业务发展步入了??的阶段。      二、世界各国农业保险的几种模式及其分析      借鉴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经验,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就世界各国现行的几种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介绍和利弊分析。      (一)政府主导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1、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模式是在完善的农业保险相关法规下,由国家的专门保险机构主导和经营政府性农业保险,并提供再保险。政府对参与农业保险的各方给予补贴保费、经营管理费或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农户自愿参加农业保险。   2、政府主导模式的利弊分析。这种模式的优势;(1)由政府组织建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可较好地矫正市场失灵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政府运用其权威和制度供给优势能在农村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建立农业保险这种比传统风险管理制度更科学、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制度,比较容易推行和为农民所接受。(3)由政府组织在时空上尽最大可能分散风险,从而保障农业保险经营的稳定。   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1)这种国有独资的政策性公司在创新方面比较缺乏动力。由于是国家投资,经营由政府补贴,经营缺乏激励约束,缺乏创新动力和竞争压力。(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农业保险公司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3)国有独资政策性保险公司,是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农业保险资源配置中“市场失灵”问题而显现其独特价值的,但这种干预的效率取决于一定的前提。在很多时候,这些条件往往会大打折扣,也就是存在“政府失灵”的可能。      (二)相互保险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1、相互保险模式的农业保险经营在日本等国家开展的相当成功。在这种保险模式下,对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和牲畜实行强制保险,其他业务种类自愿授保;农业保险的经营由各级共济组合会组成,上级向下级提供再保险,政府提供最终的再保险;同时,政府给予各种指导、政策优惠和补贴。   2、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利弊。采用相互保险公司的形式经营农业保险,既有合作社的某些优点,又有公司制的某些优势,这种经营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优势:(1)相互制公司易于做到产权明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从而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2)通过相互保险公司,可以将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有利于协调各方矛盾,理顺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的关系。(3)这种组织形式下,农民既是被保险人,又是保险人,因此较好地避免了道德风险和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