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与构式义的来源-东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成果.PDF

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与构式义的来源-东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成果.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与构式义的来源-东京外国语大学学术成果

東京外国語大学論集第86号(2013) 31 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与构式义的来源 林 艳 前言 :学者们关于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构式义从哪里来? 2、双宾构式的构式义界定 3、运用 “生成整体论”来解释双宾构式的生成过程和机制 4、双宾构式是多个事件结构的重叠 小结 前言:学者们关于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的研究   关于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刘丹青、 张国宪、石毓智、古川裕等,现分述如下 :   刘丹青 (2001) 采用跨语言比较的类型学方法考察了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几种句式的句法 性质和各自的标记化程度,认为常用的双宾语句是一种有标记、受限制的句式,不是人类语言的 共有结构,不是优势句式,而与格结构是一种优势句式。他是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来解释双宾构 式的生成机制的。   张国宪 (2001)把双及物结构分为双宾语句 (双及物A 式)和与格单宾句 (双及物B 式)。 把与事 (即NP2)称为夺事,认为夺事的受动性、施动者的控制力以及动词的及物性特性决定 着夺事成分的句位实现。  古川裕 (1997 ,2001)用显著性原则来解释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他从认知的角度,运用背 景的 “凸”“凹”理论,阐述了双宾构式的双指向性。从认知的角度看,“凸”和 “凹”可以看作 是一个背景上的表里两面,“凸”和 “凹”看起来是相反的,索取类双宾构式指向来源 ( 或起点) , 给予类双宾构式指向目标 ( 或终点)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也是相反的,但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认知 的不同视角,是人们对同一现象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后反映到语言中的结果。   石毓智 (2004)考察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方式,认为汉英双宾结构语法意义的本质差 别是客体转移的方向不同,导致汉语和英语双宾句式的结构意义不同。汉语是左右双向的,客体 既可由主语向间接宾语转移,也可朝相反的方向转移 ;英语则是单向的,客体只能由主语向间接 宾语转移,不能相反。 32 双宾构式的生成机制与构式义的来源:林 艳   我们看到,学者们分别从语义结构、概念结构、信息结构 (语用)等角度对双宾构式的生成 机制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同样是对认知结构的描述,学者们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无 论是从语义结构还是从概念结构出发来研究双宾构式的认知结构,都没有触及双宾构式的生成过 程和机制,没有明确回答 “构式义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根本问题。鉴于认知结构分析路径的不足, 我们认为,有必要引入事件结构的分析范式。 一、问题的提出:构式义从哪里来?   构式语法 (Construction Grammar) 理论创立至今只有十几年,已经发展成一种比较完善的 语言学理论,有自己系统的语言观和一套分析语言现象的程序,在国际语言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也开始引起中国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   关于构式,Adele .A .Goldberg (1995)所下的定义是 :C is a CONSTRUCTION iffdef C is a form-meaning pair Fi , Si such that some aspect of Fi ,or some aspect of Si is not strictly predictable from C ’S component parts or from other previously established constructions .(注1) 这个定义张伯江曾翻译为:如果用C 代表独立句式,把C 看成一个形式 (Fi) 和意义 (si) 的对应体, C 所能够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Fi 或Si 的某些特征不能从C 自身的组成成分或者从其他已有 的句式预测出来。(注2)   构式语法提出以后,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人们对Goldberg 构式语法的最集中的 批评意见之一是 :构式义是从哪里来的?构式语法认为,整体意义大于部分之和,句子意义不能 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汇意义推知出来,构式本身具有独特于词的意义,那么构式义是从哪里来的? 这里有一个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