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岛通夫对日本兴与衰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岛通夫对日本兴与衰研究

森岛通夫对日本兴与衰的研究   日本作为一个资源?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内,快速地在战争废墟上异军突起,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盛极而衰,使学界愕然。特别是90年代以后,日本更是步入了漫长的衰退期。对日本的兴盛与衰落以及以后的走势,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些学者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是森岛通夫教授。   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1923~2004),著名数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1923年生于日本大阪,大学时在京都大学经济学部读书,1946年获学士学位。1950年在京都大学开始任教,1951年转入大阪大学。1956~1958年作为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研究员在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工作两年。1963~1964年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1965年当选经济计量学会会长,他于1968年移居英国,先在埃塞克斯(Essex)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68~1970年),1970起在伦敦经济学院任经济学教授,兼任该院经济学及有关学科的国际中心主席,直到1988年退休。1969~1970年任《经济计量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经济评论》主编,1974年后任《经济学》编委,1975~1980年任《经济学文献杂志》编委。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荣誉成员和美国经济学会荣誉成员。1976年获日本文化勋章。森岛通夫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望,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很可惜于2004年去世。   作为数理经济学家,森岛通夫对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获得了国际声誉,20世纪80年代后,森岛通夫把研究日本社会的兴与衰作为研究重点之一,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的角度对日本社会兴盛与衰落的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形成了《日本为什么“成功”?》(1982)、《日本的选择》(1995)、《日本为什么将会衰落?》(1999)等一批研究成果。      一、森岛通夫对日本社会兴盛的研究      森岛通夫认为日本历史上曾发生三次类似的历史过程,在这些进程中逐渐形成日本的民族精神,这种???神与外来的技术与文化相结合,促使日本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他通过历史的考察和比较研究,试图证明民族精神不是一个随意建构的事物,而是历史的产物。森岛通夫指出:“我并不把日本局限于‘日本研究’的狭小视野,而是用马克斯。韦伯观察西欧近代资本主义的视角考察日本。日本自古即有其自身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这种文化环境形成了日本人的气质。当物质条件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气质当然也会相应地逐渐变化。但是,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关系本身也受到国民精神的强烈制约,即使物质条件相同,在日本可能的事情,而在欧洲也许就不可能,反之亦然,这类情况是常有的。”   中日儒教的比较研究是森岛通夫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详细地论述日本儒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的发展与结构内容,中日两国同为儒教国家,为什么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巨大的差异?原因在于“日本儒教和中国儒教在若干重要方面所存在的重大的不同。另外,与儒教同时传人日本的道教,也有了重大的变质,转化为日本的神道……日本的儒教与中国的儒教虽然出自相同的教典,但由于学习方式、态度不同,结果在日本酿造成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国民气质”。   森岛通夫认为,与中国相参照,日本儒教的变化表现在“忠”、“世俗化”和“弹性组合”等内容,它们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特征与内容。   首先,轻视仁而重视忠。“在中国,‘忠’是指自己良心诚实真挚,在日本,除此意之外。通常它的基本含义在于完全献身于主人,即为了效忠主人可以牺牲自己。后来,孔子‘以忠效主’一语被中国人解释为‘仆人忠心侍主,决不能违背良心’,而日本人却将此解释为‘仆人必须为主人献出自己的一切’。结果,在日本,‘忠’的概念与孝敬父母、尊敬长者一起构成了一种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在社会内部调解着建立在权威、血缘和年龄之上的等级关系。”随着儒教在日本的变化,忠代替仁而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德目。越是近代越是如此,其次,日本的儒教比中国的儒教更强调国家主义,日本的儒教是民族主义的。“中国的儒教是人本主义的。反之,日本的儒教则显然是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   森岛通夫认为,与中国相比,日本儒教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世俗化发展,儒教成为国家的核心意识形态。“在强有力的明治政府指导下,日本经济表面上顺利进入惊人发展时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在奔向近代国家的起飞过程中,儒教和武士精神的世俗化(普及),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儒教的世俗化发展包括儒教的普及化、“武士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