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智和她老北京保卫战.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一智和她老北京保卫战

曾一智和她的老北京保卫战   北京大甜水井胡同,老房前,曾一智刚刚按下快门,一旁操着东北腔的女人就奚落开了:“老破房,有啥好拍的?”   年轻的东北女人眼里,这老屋早已人去屋空、破败不堪,与不远处王府井商业区的繁华现代相去甚远。曾一智却对这中西结合式的老房子宝贝得不行,那些雕梁画栋让她着迷,生怕看一眼少一眼。她不停按下快门:“快看,多漂亮啊!”   她特意选在2011年9月18日这天来看这位“百岁老友”――抗战时期白求恩式的法国医生贝熙业、抗日爱国将领蒋光鼐都曾住在这里――这一天,正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   退休前,曾一智曾是《黑龙江日报》资深记者、高级编辑,还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名个人会员,被媒体誉为“笔战”推土机的民间文保人士。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哈尔滨,她都有着无数“贝熙业、蒋光鼐故居”这样的“老朋友”。它们在插着“经济建设旗帜”的推土机前,随时准备化为一片瓦砾。   曾一智说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的梦想是抢在推土机前,通过法律途径拯救她的这些“老朋友”――让那些已经确定为文物的建筑得到保护:让那些尚未确定、但却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能被职能部门认定为受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      与赵本山“杠”上了?      穿着30块钱一件的衬衫,57岁的曾一智半开玩笑似地幻想:如果有钱,她会走遍全世界,去看全世界的老房子。她甚至希望她的房子也能像动画里的“飞屋”一样飞上天,“那我也跟着它环游世界”。   她爱极了那些老房子。如果梦想照进现实,她就能和那些老房子一起老去。然而现实是,她总是不得不在一片片废墟前流连,有时还哭出声来。   7月29日,当她像个孩子一样爬上前门大街一座建筑的制高点,想看看前门东片儿她呼吁保护的那些老建筑,却猛然发现,本就是“不可移动文物”的晋翼会馆也遭到了破坏。几天后,她向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举报。而她的举报对象,正是本山传媒集团的“刘老根大舞台”。   十多年来,曾一智总是默默地为保护有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奔走,从未曾想像这次这样“大张旗鼓”。但是8月9日,当她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本山传媒集团的人想找她见面聊聊时,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信息已经被“出卖”给被举报方。她拒绝见面,并决定将这次举报告诉媒体:一方面是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   后来,在带着记者探访的过程中,她又发现:除了晋翼会馆外,“刘老根大舞台”占用的柳祖祠也被破坏了历史风貌,本应是内院“二门”的垂花门,被建成了大门;被占用的乾泰寺则完全变更成了一个饭馆。   也有记者不理解她,问她,“你怎么就和赵本山‘杠’上了?”曾一智很不喜欢听这话,“我跟谁‘杠’上了?我没有跟任何人‘杠’。”她一遍遍向记者重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七条:“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文物的公共利益属性决定了其由公众来共享,你只要做了破坏文物的事,我就有权利站出来。”   在报社干了一辈子的曾一智,自然也理解为什么媒体更关心赵本山和他的“本山集团”。比起文物,记者们更喜欢“名人效应”、“新闻卖点”。但她还是忍不住反问那些问她“为什么跟赵本山较劲”的记者:“我举报那么多破坏文物的行为,怎么你们都不关注?”   更曾一智最伤心的是,有人说她“如此作秀是为了图名图利”。反对文物保护的人则跟着添油加醋,网上一篇名为《赵本山破坏文物与你何干,举报人曾一智穷疯了》的文章更骂她“疯狗乱咬人”、“贱命就是贱命”,说她“想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达到自己受穷心理的平衡和满足”。   曾一智开始觉得“气愤”,后来又觉得“好笑”。这十几年来,她拖着多病的身体,坚持自费保护文物。在探访老房子的路上,她的腿经常走着走着,就“卡”住动弹不得――后来医生才告诉她,“骨刺又在作怪”。   最后,她终于意识到:“你不能要求价值观不同的人来理解你。”。      “笔战”推土机      曾一智也曾想过,什么时候才能再去写她那些柔软的文字。   在1998年3月创办《黑龙江日报-城与人》专刊、呼吁文化遗产保护以前的17年里,她一直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副刊编辑,沉浸在文学与哲学的世界里。在《城与人》创刊号《穿越博物馆广场》中,她还在用那些诗意的文字,回忆圣?尼古拉大教堂悠远的钟声:用文学的笔墨,追述大教堂惨遭红卫兵摧毁的过程。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使她蓦然发现:这座城市竟然丢失了那么多珍贵的记忆!   她不甘心只为那些老房子留下“遗照”、写下“传记”。她开始把相关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决意与推土机展开“笔战”。她不断地探访、写材料、举报,为数百个老房子和一处处历史街区呼吁、呐喊,甚至为此用坏了6台相机。她的笔墨,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柔软。   在很多开发商眼里,她成了“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因为保护文物,她两次遭到殴打,多次遭到恐吓。她反问那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