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城建设喜忧及其未来发展几点思考.docVIP

我国大学城建设喜忧及其未来发展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大学城建设喜忧及其未来发展几点思考

我国大学城建设喜忧及其未来发展几点思考   [摘要]大学城的兴起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学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大学城建设中出现了规模、土地、资金、管理等问题。大学城未来的发展也值得人们思考。   [关键词]大学城建设 作用 问题 思考   [作者简介]张金兰(1974―),女,中共九江市委党校讲师,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我国的大学城借鉴了国外的发展模式,同时又具有中国的特色。一般来说,大学城是指在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下,使若干所大学聚集于某一地区,依托于科研院所及城市资源,形成的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城市社区。      一、大学城的产生      目前国际上大学城产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形成的大学集群,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它们是经过数百年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另一种是依靠政府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如美国规模数万人的州立大学、日本的筑波大学,这又与当地政府的财力密切相关。   中国大学城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教育改革深化催育的新生事物。我国从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攀升,从当年的164万人到2002年320万人、2003年382万人,2004年升至402万人。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趋于饱和状态的高校面临师资、教室、宿舍、食堂等教育资源的超负荷运转,部分学生开始被安排在校外租住。“生均一分地”(指高等院校的校区面积应达到平均每个在校学生一分地的规模)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设学标准”之一,达不到这个标准者,即被视为办学条件不达标,要被亮黄牌甚或红牌,政策、现实迫使各高等院校购置土地,兴建新校区。于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开发商的积极参与下,一批集教学、科研、生产及生活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大学城应运而生。2000年8月,廊坊东方??学城拉开序幕,其后全国各地大学城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目前全国在建和拟建的大学城达60多个。      二、大学城的作用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高等教育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大学城建设有其独特意义。   第一、大学城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度。大学扩招直接导致了大学城的出现,而大学城的出现又促使大学进一步扩招,尽管这个过程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效应,但是它使我国大学生入学率大大提高。按照国际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即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果没有大学城的建设,我国大学生入学率就会由于校舍等硬件设施的障碍而无法达到一定的比例,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城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高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使教育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所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城功不可没。      第二、大学城使高校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大学城使众多高校集中成为现实,使高校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资源共享的实质就是优势互补,大学城的宗旨就是资源共享,争取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完成有机的整体建设。可在高校园区中心位置,建设通信、金融、超市、餐饮、医院等第三产业和图书馆、网络中心、大会堂、大型体育场馆等文教基础设施,作为资源共享中心片区。这样可避免各高校重复建设文教基础设施,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大量建设资金,提高文教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同时在高校园区建设中避免陷入简单叠加的“做大”,焊接数个小舢舨充当大航母的误区。   另外,大学城内高校可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度。对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的精品课程或具有明显特色的品牌优势课程,可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如广州大学城各高校本科专业2005―2006年第二学期试行了这一制度,广东省教育厅2006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广州大学城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通知》,为大学城的软件资源共享开通了绿色通道。   第三、大学城积极吸引了民间资本发展教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金的不足,大学城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我国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是大学城建设初期,在大学城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对大学城关注期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揭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推动其健康发展。   第一、建设规模问题。从全国范围来说,我国大学城建设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投资规模、占地规模很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和拟建的大学城共有60个左右,求多而且贪大,例如,广州大学城占地多达4,330万平方米,投资300亿元;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占地1,33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20亿元;就连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