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形态流变.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基本美学特色 一.感知方式——主体心理把握审美特色 1)感知方式——味触觉 “美”字: (1)味觉感受+触觉之内之外 (2)“听、视”二觉 “色”字:视觉美对象 2)原型审美意识——方式+对象——内在一体 1.美学价值+天人合一(宇宙观) 2.写意“味”“品”成基本范畴 美学“意味”“韵味”“品味”等 诗学+画学:《诗品》《古画品录》 二.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终极宇宙价值 1)儒家——封建文化正统 宇宙观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文化的正道“家”为中心 “中和”之美,“ (1)家”父权中心结构 (2)“中和”宇宙:和谐的,理想“美的极致” (3)审美心理——“吟咏情性” “雄健”与“充实”——“养气” 重“气势”“气概”“风骨” 沉郁、劲健、风格之美(孟韩散文,杜诗,颜法) 3.“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 (1)文人与士大夫 (2)诗画“提神太虚”“散点透视”“空间构造” 道家——本土的文化产物 1.“自然”之美,“美丑”可转化 2.“虚静”与“空灵”——审美境界——形上意义 ——造图规则 3.“玄”“素”+水墨问题——黑白,浓淡干湿 3)禅宗——本土化的佛教 1.存在的追问——否定性因素《红楼梦》 2.“冲淡”+“禅味”——空幻深意的存在 ——人生努力+人生意味《石头记》《情僧录》 3.“悟”+“圆满”——终极的美学价值 三.艺术的形而上学——民族文化 1)艺术活动在文化中有一种形而上的功能 2)形上学功能由整个艺术活动来实现的 1.根本目的:体验“天道”“体道”手段 2.生活目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官吏、政治家、思想家——艺术生活受目标限制,自律发展受限 艺术最高价值:“写意”以“参赞造化” ——“艺术文化”体制 第二节 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一.“形”与“神” 1)画论最主要范畴之一 2)长期思想发展的基本概念与核心问题 3)理论: 1.战国中后期《韩非子》重神居主导 2.六朝——认识成熟(形神观) (1)“以形写神” (2)“唔对通神 (3)“传神写照” 3.晋宋期——分化倾向 (1)顾恺之画论,内在精神,“以形写神” ——客观形体刻画问题 (2)宗炳《画山水序》“道“轻形“以形写形“主观意识 王微《叙画》“灵”,画面形象,书法形式美 ——齐梁时期“绘画六法” 谢赫《画品》“气韵”——内在联系 魏晋玄学(风度)《世说新语》 ——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 (“神姿”“神韵”“神采”“神貌”“神骏”) “形” 造型艺术的本质特征 相对薄弱 艺术理论 “神” 哲学的范畴 占主导 哲学思辨成果 “似”与“真” 历代艺术探讨最多之一(《笔法记》五代荆浩) “自然之美”,规定性“贵似得真” 相对应——对立的范畴 “华”:“物象”,符合艺术趣味的外在形象 “实”:表现事物的内在气质与规律 “似”:“物象”的要求 “真”:符合“实”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 4)“气”:宇宙生命力的本源 (“气韵生动”居六法之首) 1.“形”与“气韵”区别:“有形病”+“无形病” 2.“有形病者”:外形表现上的欠缺 3.“气韵俱泯”:艺术形象缺乏生命感的主因 5)“真”:气质俱盛 1.审美意象与“气质”的统一 2.艺术创造的最高层次的要求 3.“华”与“实”的辩证统一 4.“形”与“汽”的辩证统一 6)“似”——阐述艺术主张使用的概念(标准) 1.“不求形似”——后世文人画 2.“全不似处,不易到耳”——表达重传神抒情的艺术主张 3.“不似之似”——一味忽略形似 4.“竟尚高简,变成空虚”——双面——处理关系 ——较高艺术境界 “真似”(黄宾虹)“作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 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 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 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 “似”的问题上,反对极端的艺术倾向(齐白石)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理”与“法” 创作活动中对于规律性的认识 韩非子“形——理——道”作为事物的层次 三个层次 外在表象 特殊规律 普遍规律 “理” 创作活动本身规律性+规定性 遵从自然规律 “师造化”过程:师其外表;把握本质特征 体现出事物本质 “法” 事物的规律性 创作的法规 技法、古人之法 表现出本质的途径 “雅”与“俗” 批评标准:标志格调、审美趣味高低 先秦时期 “雅” 宫廷贵族 文明 富贵 “俗” 平民百姓 野蛮 低贱 时代发展——辩证的转化关系 时代审美趣味 雅多:非平民化的在野精神 ——老庄思维传统文人的品德规范 “意”与“境” 传统美学的范畴 宋代画论的问题(明朝,唐志契) “意”——“意中之事” “境”——“眼前之景” “意”——作品成功——“气韵生动” “境”——视觉艺术——“无为之为” 重“意”“境”——“天怀意境之合” 特殊意义:特定艺术品所表达的内在精神与艺术技巧有机结合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