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教育》(教学版)
《江西教育》(教学版)
《教学赏析(中小学理科)》栏目征稿启事
各位新老朋友:
《江西教育》(B)(邮发代号44-6)2009年已改版,改版后的定位是面向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师发表关于课改方面的资讯。我们有一个栏目是《教学赏析》,发表赏析名师(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或教坛新秀(省上课比赛一等奖)课例的实录片段分析稿件。有关要求如下:
??? 1.全文只能围绕一个核心的观点来写,要提炼出最核心的一个特点作为总标题,各片段的分析也要围绕这个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围绕一节课的一个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来写;也可以写几个名师的不同课例,但前提都要是写同一个核心的观点。像“笔者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之类的教学赏析文章我刊一律不予录用。
??? 2.文章的实录部分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呈现,在每个实录的片段后面都要围绕全文核心观点和片段的具体特点写出赏析。
3.小标题要精炼些,小标题之间的观点不要交叉,要围绕总标题来取小标题,小标题的字数尽量一致。
4.在撰写教学实录与评析(赏析)中的“评析或(赏析)”时,要注意不能“帖标签”。也就是说,在写评析(赏析)时,要结合片段里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赏析,不能用空话、套话应付。如果要引用上课师的话进行赏析,须注意要引用片段中上课老师的原话,也就是说赏析中引用的话要和片段中的原话相一致。具体稿件形式可以参考《江西教育》(B)(邮发代号44-6)中《教学赏析》栏目已经发表的一些文章。(详细理解这一要求还可参见本文档的第2页以后的内容)
5.全文正文3200左右(发表2页)或4350字左右(发表3页)。
6.来稿请在文题下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全称、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作者简介(主要指职称、荣誉称号、教研成果)等信息。
7.通过电子邮箱发来稿件,须在“主题”栏写清“作者姓名+课例赏析”。
8.如果您只看到这一个页码的内容,欢迎您发来邮件索取更详细的《教学赏析栏目写稿说明》。
???欢迎您访问邓园生编辑博客:/u/5734/index.html
编辑联系电话:0791-8518693
投稿邮箱:jxjydys@126.com
?????????????????????????????????????????《江西教育》编辑:邓园生
【无效点评的案例】
“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教学片段赏析
……
【片段一】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师:怎么列式?为什么?
生1:114×21
生2:绕地球21圈,表示有21个114分,所以用乘法计算。
2.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算式的结果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的结果进行讨论。
[]让学生的
【有效点评的案例一:抓住一节课的一个特点来写】
在构建恰当认知图式中发展思维
——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教学片段赏析
□汪学军
教学“角的度量”,一般的教学流程分成认识量角器、讲解量角方法、练习量角三个部分。这种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的教学流程,虽说在短期内能收到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忽视了学生先整体后部分的认知规律,偏重于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的学的角度展开教学。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他们头脑内部的特定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认知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看作心理活动的框架和组织结构。学生建构新知的过程是认知图式的顺应和同化过程,是一个打破平衡、寻求新平衡的自我反思、修正的过程。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了从静态认知图式的形成到动态认知图式的重建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片段一〗尝试探究,引发认知冲突
师:怎样量角的大小呢?
生1:可以用量角器。
生2:啊——
师:你“啊”什么呀?
生2:量角器的一条边是弯的,能测出角的大小吗?
师:有人表示怀疑,同意用量角器可能量的举手。
师(学生举手后):有一部分同学知道,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我们都带了量角器。我们来试试。每人发的这个纸上,有很多个角,现在我们来量一量∠2有多大?
(学生量角: )
师:同学都量完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同学是怎样量的?
生:先把一个角放在它的顶点,然后它的一条……
师:稍等,你说这个角有多大?
生:100度。
师:她说100度,我刚才听下面同学说是80度。好像有问题了!我很佩服这位同学,你看我们以前量长度就是这么量的。那么量角究竟怎样量呢?刚才一个同学也说怀疑量角器是否能量出角的大小。看到量角器,你有什么疑问?
生1:外面有一圈数字,里面也有一圈数字,到底看里面的数字好呢,还是看外面的数字好?
师:哇!这个问题真好!能把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真棒!还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吗?
生2:角是一个尖尖的,量角器怎么是一个圆的器具呢?
师:哎!真棒!她想到我们前面说的角是尖尖的,对,两条边是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