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块较新的领域。有的学者从科德1967年发表的《学生偏误的意义》一文算起,把该文和塞林克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把以拉多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这样算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 上一章我们所谈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侧重从学习者的内部机制探讨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除此之外,主要还包括三个方面。 对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者语言特征的研究,这部分又先后出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几种模式,也就是从最初只是对目的语的研究发展到后几种模式对学习者中介语的研究。 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研究学习者生理、认知和情感方面的个体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对语言习得外部因素、即语言习得环境的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一 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 1 对比分析的目的 Deeply rooted in the behavioristic and structuralist approaches of the day, the CAI claimed that the principal barrier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 system with the second language system, and that a scientific,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two languages in question would yield a taxonomy of linguistic contrasts between them which in turn would enable the linguist to predict the difficulties a learner would encounter. 2 Clifford Prator’s hierarchy of difficulty for grammatical structures of two languages in contrast: Level 0-Transfer. No difference or contrast is present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The learner can simply transfer (positive) a sound, structure, or lexical item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如英语和汉语都是“动词+宾语”的语序,因此以英语为第一语言或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这一结构时,没有困难。 2 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 对比研究是在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观点包括: 语言属于行为范畴,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培养一整套新的行为习惯的过程。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was viewed as a process of overcoming the habit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in order to acquire the new habit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在形成新习惯的过程中,原有的习惯就会产生迁移作用。如果是是负迁移,则对学习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又分为两种: A 阻碍性的干扰(preclusive interference),指目的语中需要学习的某一语言项目是第一语言中所没有的,第一语言中所缺少的东西在学习时就要受到阻碍,如对从没有接触过汉字的西方学生来说,汉字总是较难掌握的; B 介入性干扰(intrusive interference),即第一语言中的某一语言项目虽然在目的语中没有,但在学习过程中仍要顽强地介入,如西方语言中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动词“时”的概念,在汉语中本来没有,但西方学生学习汉语时仍时常出现这方面的干扰。 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错误主要来源于母语,产生错误的原因往往可以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中找到答案,差异越大,产生错误的可能性也越大。 3 对比分析的步骤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