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 .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

社 会 心 理 学 二、社会化的内容 1. 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 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 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条件 1.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2. 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四、社会化的载体 1. 家庭 2. 学校 3. 大众传播媒体 4. 参照群体 五.利他行为 1.概念 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得到报答的自觉自愿帮 助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的4个特点:①自觉自愿;②有益于他 人;③不指望回报;④利他者本人有所损失。 2.利他的性质 ①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②以人为对象 ③由利他动机引起,完全有利于他人 3.利他行为产生的条件 ①利他者的个人特点:性别、年龄、个性、情绪等 ②被助者的特点: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得到帮助 实验研究(C.J.莫盖恩,1973) 一个穿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的人,遇到困难时常 被认为是自作自受。 ③利他技能 ④他人在场(旁观者的影响) 责任分散 影响个人对情境的解释 实验I(拉坦内等,1968) 情境:被试或单独等待或与其他人一起呆在一间房里 等待。突然,室内冒出浓烟。 结果:单独等待的被试75%在见到浓烟6分钟之内报告 实验者; 与他人一起等待的只有38%~10%的人报告了。 实验II(拉坦内等,1969) 情境:被试单独或与他人一起等待,一女子突然不慎 摔倒。 结果:单独等待者70%以不同方式施与了帮助;一起等 待者有40%施与了帮助;与消极的“假被试”在一 起的只有7%施与了帮助。 实验III(莫里亚蒂,1975) 情境:要求被试在某人暂时离开时帮着看好一个小 提箱;一会儿后一名主试者的“同谋”过来试图 拿走提箱。 结果:被要求照看提箱的被试90%出面制止“同谋者”的 行为;未被要求照看提箱的被试只有20%出面制 止。 4.对利他行为的解释 生物学观点 威尔逊(E.O.Wilson)认为利他行为是人的一 种本能,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Wilson举动物实 例: ①白蚁中的兵蚁牺牲自己,抵抗入侵者; ②蜜蜂中的工蜂为攻击入侵者而牺牲自己; ③鸟类的“诈死”,以及雌夜鹰,为保护巢穴和幼 仔,故意低空盘旋,将入侵者引致远离巢穴处。 社会交换论的观点 第五节 态度 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 一.态度的概念 1.定义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客体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 向,具有评价性、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的特点。 2.态度的成分 ①认知成分 ②情感成分 ③行为倾向成分 二.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2.自我防御功能 3.价值表现功能 4.认知功能 三.态度的维度 1.方向 2.强度 3.深度 4.向中度 5.外显度 四.态度的形成 1.服从 2.认同 3.内化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模型 1.传递者:信息传递者的可信度; 说服的意图; 说服者的吸引力 2.沟通信息:信息差异; 畏惧; 信息倾向性 3.接受者:原有态度与信念; 接受者的人格因素; 逆反心理、心理惯性 4.情境:预先警告; 分心; 重复 二.态度转变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 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 改变或否定认知因素的一方; ② 引起或添加新的协调的认知因素; ③ 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 从个体对得失进行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 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决定个体采取 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是 得与失的代数和。个体选择何种态度取决于这种态度 能使其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收益如何。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2.社会认知是社会行为的基础 我们将怎样与他人相处,将建立何种性质的人际关系,将对他人的行为作出怎样的反应,取决于我们对他人人格、态度、地位、身份等等方面的推测和判断。同样的,要理解他人的社会行为,首先须了解其社会认知。 3.社会认知难免错误和偏差 社会认知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知觉主体的因素、 客体特征,以及社会认知过程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偏因等等,因 此,社会认知常常发生一些错误和偏差。 布鲁纳(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