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部培训-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冲破了自给自足、分散无序的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使得资本和劳动力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并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 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并使各种生产和生活服务内容有了新的拓展,从而给城市化带来质的提高。 3. 城市化的相关因素 (1)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互促共进关系” 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这种联系不仅存在、而且十分有规律。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互促共进关系”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互促共进关系” 之所以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客观相关性,是因为: *在众多的商品中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指每单位收入增加导致的需求增加的幅度)较低,人们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的增长引起对它们的需求更快地增长,从而带动投入结构(资本、劳力、土地)相应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使城市化步伐得以加快;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为“双向互促共进关系” *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所创造的价值大约为1∶100∶1000,可见第二、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其生产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2)经济类型影响城市化水平 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越高,一定资本对劳力的吸收能力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一般说来,轻工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低;而重工业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高。 因此,一个城市经济类型中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影响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大小,从而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即:轻工业为主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要高于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3)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众多的技术进步因素中,对于城市化最具实质意义的有三项: 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人口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便捷的交通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空间和距离概念,使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应运而生; 发达的通讯技术将城市文明以更快、更广的态势向农村地区传播推广。 4.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R·M·诺瑟姆发现,世界城市化的轨迹可以描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在30%以下为初期,或称起步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30%--70%为中期,或称加速阶段,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在70%以上为后期,或称成熟阶段,发展速度再次低落,直至基本停滞。 5.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 (1)发展速度的变化: 慢—→快—→慢 (2)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二”→“三” (3)动力机制的变化: 农—→工—→商 (4)空间形态的变化: 点—→线—→面 6.城市化的基本形式 集中型城市化 扩散型城市化 就地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 它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在城市化的初期,集中型城市化占主导地位。 扩散型城市化 它意味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基本功能向外扩散,将其周围的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在城市化的中期和后期,扩散型城市化是主要趋势。 就地型城市化 它是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开发,或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突变,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区迅速转化为城镇。它是城市化的一种特例。 7.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集聚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 优位经济效益 外部经济效益 集聚经济效益 亦称聚合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高效益。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同类企业的集聚:便于开展专业化协作,相互促进、加强联合;且有助于平等竞争、共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 集聚经济效益 多类企业的集聚: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且彼此之间互为对方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使用者,可以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源、开拓更大的市场。 正是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在一个城市中集聚,才使城市的职能更为完备、市场更为丰富、经济更为强大,从而对区域内的辐射力大为增强。 规模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