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群体与团队.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群体与团队

小结 群体互动过程产生的现象 2 4 群体规模与群体效率 3 1 群体决策技术 3 3 知道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3 5 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6 团队的意义与类型 第八讲 C h a p t e r 8 群体与团队行为 学习目标: 群体互动过程产生的现象 2 4 群体规模与群体效率 3 1 群体决策技术 3 3 知道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3 5 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6 团队的意义与类型 第一节 群体规模——社会惰化 群体规模 表现 期望的表现 实际表现 (受社会惰化影响) 群体规模研究的有趣结论: 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偶数的群体效率更高; 5人或7人群体执行任务时比更大或更小的群体更有效。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 社会惰化实验: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 1930年,心理学家谢达尔用实验方法研究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做出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实验发现,如果一个人独自参加实验,平均拉力可达63千克,如果群体一起参加,参加人数越多,每个人贡献的平均拉力越小。例如,两个人参加时,平均拉力下降到59千克,8个人参加时,平均拉力下降到31千克。 社会惰化现象原因的解释之一是群体责任扩散 社会惰化现象原因的解释之二是“个人评价”焦虑水平的降低 资料来源:张德、吴志明,《组织行为学》,东北财大出版社,2002.5,199页 第一节 群体规模——社会惰化 群体规模 表现 实际表现 (受社会助长影响) 原有表现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个体在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的提升。 第一节 群体规模——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效应) 第二节 群体构成 异质性群体: 一个群体在性别、个性、观点、能力、技能和视野方面具有异质性。 1、异质性群体是否比同质性群体的绩效更高的? 2、种族或民族差异带来的多样性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第二节 群体构成 同类(cohorts): 群体中具有共同特征的个体。如群体中出生于80年代的人年龄相同,群体中的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都相近等。同类群体对于预测离职作用明显。 1、群体中不同类个体之间的沟通 对离职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2、群体中同类个体之间的冲突 对离职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三节 群体任务 群体效果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完成第一项任务的群体规模应该大一些,完成第二项任务的群体规模应该小一些,原因是:大型群体有利于信息的收集。 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影响群体的有效性。 一家大型石油公司有两个重要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选择新炼油厂的厂址。他们的决定会影响到公司许多领域的员工——生产领域、工程领域、销售领域、派送领域、人事领域、采购领域、公司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因此,这些领域的负责人就需要为决策提供有关信息。 第二个任务是,在厂址选定、设计作出、预算安排好之后,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把炼油厂建起来。 试问:对于规模不同的两个群体,应该如何分配这两个任务呢? 第三节 群体决策 群体思维(groupthink): 由于从众压力,群体成员对于特殊的、少数人提出的,或者明显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评价的现象。 群体思维是伤害许多群体的疾病,会严重损害群体的绩效。 群体转移(groupshift): 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的立场或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决策;更多情况下容易转向冒险。 群体思维的类型(耶鲁大学I.Janis) 无懈可击错觉(illusion of invulnerability) 集体合理化(collective rationalization) 毋庸置疑信念(unquestionable belief) 对对手持刻板观念(stereotypical views) 对不同观点采取直接压力(direct pressure) 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 全体一致错觉(illusion of unanimity) 自我任命思维(self-appointed mind guards) 群体决策技术 互动群体(interacting group): 最常见,成员面对面进行互动的群体,由于从众心理,互动群体决策时可能产生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需要特殊的技术控制决策过程。 头脑风暴/脑力震荡: 一种特别鼓励个体新观点产生而阻止对这些观点批评的群体决策技术。 后又发展出反向头脑风暴法(鸡蛋里面挑骨头)。 命名小组法: 群体成员面对面投票以判断备选方案的系统的群体决策技术。 德尔斐法: 一种更结构化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