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因素临床上引起药疹的有
药疹 概念: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性皮疹,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反应,药疹仅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麻疹样药疹 * * 病因: 1、个体因素: 2、药物因素:临床上引起药疹的有: (1)、抗生素:青霉素、磺胺、痢特灵 (2)、解热镇痛类:阿司匹林、氨基比林 (3)、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苯妥英钠 (4)、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破伤风抗毒素、 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 (5)、中药 发病机制 1、免疫性反应 即变态反应,与药疹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I~IV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是: (1).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服药者 (2).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毒理及剂量无关 (3).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4~20天. (4).皮损形态各异 (5).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 (6).停止使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非免疫性反应 (1).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 (2).过量反应 即中毒性药疹 (3).蓄积作用 (4).酶缺陷或抑制 (5).光毒反应 某些药物进入体内,在紫外线的诱导下,可转变成对细胞有毒性的物质而产生药疹. 临床表现 1、固定性药疹 皮疹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等皮肤粘膜交界处,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一个或数个,轻度瘙痒。重者可出现水疱或大疱,产生痛感。一般停药后一周左右红班可消退,遗留灰褐色色素沉着斑。 2、荨麻疹型药疹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泛发全身。 猩红热样药疹初期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酷似猩红热样皮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但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多伴有明显瘙痒。 4、湿疹型药疹 5、紫癜型药疹 6、多形红斑型药疹 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中心呈紫红色,常有水疱,称之为虹膜斑或靶形红斑。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口腔及外生殖器粘膜,可伴疼痛或瘙痒。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为重型药疹之一,可导致死亡。皮疹泛发全身,在红斑、丘疹、水疱的基础上出现大疱、糜烂及渗出,尤其在口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红斑、糜烂,疼痛剧烈。可伴高热、肝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 7、大疱性表皮松解性药疹 为重型药疹,起病急骤,皮损为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迅速波及全身。在红斑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触痛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严重可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内脏出血等而死亡。 8、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为重症药疹,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融合成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尤以面部或手足部为重,少量渗出、糜烂。两到三周左右,皮肤红肿消退,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则呈手套或袜套样剥脱。头发指甲可脱落,口腔损害疼痛影响进食,眼部可出现角膜溃疡。病程长,严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9、痤疮样药疹 10、光感性药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