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四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 第四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二、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三、影响分散相粒子形貌的因素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共混物的形态,包括两相之中哪一相为连续相,哪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等。 影响共混物形态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相组分的配比、两相组分的黏度以及共混设备及工艺条件(时间、温度、外力)等因素。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1.共混组分的配比 在“海---岛”结构两相体系共混物中,连续相主要影响共混材料的模量、弹性; 而分散相则主要对冲击性能(在增韧体系中)、光学性能、传热以及抗渗透(在相关体系中)性能产生影响。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1.共混组分的配比 共混组分之间的配比是影响共混物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哪一相为连续相,哪一相为分散相的重要因素。 熔融共混制备的PVC/PP共混物中,共混体系的形态随两种组分的体积比变化的示意图。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1.共混组分的配比 当PVC/PP体积比为80/20时,共混物形态是组分含量较多的PVC为连续相,组分含量较少的PP为分散相的“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在体积比为60/40时,该共混物形态为两相连续的“海-海”结构。 在PVC /PP体积比为40/60或20/80时,PP变为连续相, PVC为分散相。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1.共混组分的配比 熔融共混制备的PVC/PP共混物中,共混体系的形态随两种组分的体积比变化的示意图。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1.共混组分的配比 当丁苯胶/PS体积比为90/10和60/40时,共混物形态都是组分含量较多的丁苯胶为连续相,组分含量较少的PS为分散相的“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在体积比为50/50时,该共混物形态为两相连续的“海-海结构”。 在丁苯胶,PS体积比为40/60时,PS变为连续相,丁苯胶变为分散相的“海-岛结构”两相体系。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2. 熔体黏度 “软包硬”规律:黏度低的一相( “软相”)总是倾向于生成连续相,而黏度高的一相( “硬相”)则总是倾向于生成分散相。 “软包硬”规律并非绝对。 共混物的形态还要受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3. 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共混组分的熔体黏度与配比对于共混物形态具有综合影响。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3.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在A-1区域,A组分含量大于74%,A组分为连续相;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3.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B-1区,当A组分含量小于26%时,这一组分一般来说是分散相。在组分含量介于26%~74%时,哪一组分为连续相,哪一组分为分散相,将取决于配比与熔体黏度的综合影响。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3.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在A-2区域,当组分A的黏度小于组分B时,尽管B组分的含量接近甚至超过A组分,A组分仍然可以成为连续相。 在B-2区域,亦有类似的情况。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3. 黏度与配比的综合影响 相转变区(如图阴影部分)。在A组分与B组分熔体黏度接近于相等的区域内,容易得到 “海---海”结构的共混物。 A组分与B组分熔体黏度相等的这一点,称为“等黏点”。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连续相、分散相形成的因素 二、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三、影响分散相粒子形貌的因素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1. 黏度比、界面张力、剪切应力的综合影响 根据平衡粒径理论 聚合物的共混过程是一个“分散”与“集聚”的动态过程。 大颗粒→小粒子 大颗粒←小粒子 分散相粒子破碎←强迫进行←外力(剪切应力) 分散相粒子集聚←自发进行←能量最小化 聚合物的共混过程中,分散相粒径自动均化,结果是使分散相粒子达到一个最终的“平衡粒径R*”。 第三节 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1. 黏度比、界面张力、剪切应力的综合影响 根据平衡粒径理论 ↑ →τ↑ →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