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中医社团的发展简史
香港中醫社團的發展簡史
陳抗生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永遠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常務理事)
香港自1841—1997年被英國殖民統治的150多年以來,傳統中醫藥只被港英政府視為一種中國人的習俗,中醫師的執業和中藥、中成藥的使用一直不受管制。長期以來,傳統中醫藥在殖民統治下沒有合法地位,受到歧視和壓抑,更得不到重視和健康發展。隨着全球興起回歸自然的潮流和對天然植物的日趨重視,特別是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傳統中醫藥發生了巨大變化,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本文試圖綜述香港中醫社團發展簡史,供同道參考。
1 中醫先輩前仆後繼,為後世樹立了榜樣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為了闡揚中醫學術,使後繼有人,中醫先輩們循此目標,努力邁進。於辛亥革命後,當時的著名中醫潘陸仙、陳慶保、陳伯壇分別在香港島威靈頓街、文咸街等地以辦中醫夜校、或招徒傳授等形式,培育新人。隨後,有鄧鐵濤、阮君實、康北海、何佩儀及曾任東華醫院中醫長的潘詩憲等人以辦中醫學院的授徒形式,吸引大量學醫愛好者,頗著時譽。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於日寇鐵蹄下,廣州漢興中醫學院遷往澳門,廣東中醫專門學校遷往香港復課,先後校長有陳任枚、李植文、譚穎才等中醫俊傑,學生約200人,為香港中醫教育史創下了光輝的一頁,直至1941年日寇攻陷香港,中醫學校被迫停課[1]。
日寇侵佔期間,許多中醫先輩參加抗日救國行動,鄧俠民、區雲軒、易石公三位中醫師,及著名骨醫弘耀南在日寇的毒刑拷打下壯烈犧牲;弘俠超、梁朝浦等中醫先進相繼被捕,釋放後憂憤致死。香港中華國醫會的盧覺非,組織「國醫救護隊」回粵抗日救亡,並被拘捕,釋放後大病多年,在那段黑暗日子裏,香港中華國醫會的會務被迫中停。在港島西區懸壼濟世的老中醫師彭澤民,早年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參加過南昌起義,後與葉挺一起來香港,在港島文咸街拜名醫陳伯壇為師學醫,後被日軍以「重要政治犯」拘捕,曾備受酷刑,釋放後在香港島上環蘇杭街開診所達20多年。新中國成立後,接受聘邀北上,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等要職,於1956年(享年79歲)辭世[1]。這批德高望重、杏林碩彥的先輩們,為後世樹立了光輝榜範,其功不可歿。
2 香港中醫社團發展史上的第一次組合
抗戰勝利後,中醫團體再度活躍,當時的5大中醫社團有僑港中醫師公會、香港中醫師公會、九龍中醫師公會、香港中華中醫師公會、僑港國醫聯合會等各自開展歡慶重光與加強聯誼等活動。在歡慶之餘,大家都考慮到中醫團體林立,互相標榜,名目繁多,難趨一致,故有統一集中的初步構思[2]。適值1948年冬,賴少魂醫師從內陸來港定居,協同奔走呼籲,集合全港各中醫社團先進,舉行會議,由各會推選代表出席,共策聯合。僑港中醫師公會選派李法和、溫天然、李秋銘為代表;香港中醫師公會選派蘇兆清、唐天寶、蘇二天為代表;九龍中醫師公會黃石公、鄧鶴年、馬麗江為代表;香港中華中醫師公會黎德康、阮逸雄、楊威為代表;僑港國醫聯合會梁永享、王廣發、曾鼎光為代表。五大社團經過會議協商,一致公認中醫師公會應有「統一組織」之必要,決議取消本港原五大中醫師公會名稱,統一命名為「港九中醫師公會」[2]。 這是香港歷史上第一次中醫師團體大組合,共同力挽狂瀾,闡揚國粹。當時各會賢達,苦心孤詣,不可謂不週矣。
回顧與復習各中醫師公會歷史文獻,80多年前,旅港中醫師為了加強聯誼,成立了僑港中醫師公會,隨着時間的推進,香港中醫師公會、九龍中醫師公會、香港中華中醫師公會、僑港國醫聯合會也先後成立。港九中醫師公會的組合,雖以聯合形式出現,會務也不斷興旺,但不久各會再度恢復活動,各自標榜,組合也漸趨失敗。由於當年活躍在本港的各中醫社團,其會務活動主要以聯誼及商務交流為主,也適當開展一些贈醫贈藥等活動。為了加強中醫藥的學術研討與交流,由香港當年著名中醫師譚寶鈞、李雨亭、陳濟民、江濟時、伍卓琪、范兆津、江一葦、楊日超、陳德生、陳存仁等23人共同組織了「世界醫藥研究社」,於1949年社團註冊時,港英政府當局認為該研究社章程主要是研討中國醫藥學為主,故令改名為「中國醫藥研究社」, 隨着會務的擴展,後定名「中國醫藥學會」[3]。本會是香港最早期的「中醫學會」,其入會條件較嚴格,規定有5年以上的執業中醫師,方可入會。本會自成立後不斷開辦中醫臨床、中藥藥理的學術講座,並出版《中國醫藥學報》(季刊),發表本港中醫臨証體會與臨床研究成果。隨着中醫藥學術研討的開展,在本會學術氣氛的影響下,擴大了會員招收,增加不少新鮮血液,當時本港各醫藥團體的領袖、醫林碩彥多參加本會為會員,海外研究中醫藥人士亦紛紛回港入會,使會務從此更形蓬勃[3]。本會成立以來,篳路籃簍,艱辛締造,尤以維護中醫中藥的合法權益方面更為努力不懈,於1958年6月的「眼科事件 」規定非註冊西醫不能診治眼疾;1960年的「雄黃事件 」和1966年的「毒藥管制法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