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连论文26.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修连论文26

摘 要 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灵魂所在,他高扬师法自然的创作精神,从自然风物和社会生活中去开拓诗歌的题材,以特有的审美穿透力和审美感受,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表现那种稍纵即逝的诗的形象,给人以手到摛来、神气活现的美的享受。他改变了依傍前贤,从书本中翻奇出新的创作方法,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形成了触物生情,随机感发的独特的审美方式,在创作中寻找到了新的“自然”,创作了不为他人所代替的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关键词:杨万里 诗歌 创作道路 艺术特色 Abstract Yang Wang Li is one of four famous poets of resurgence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is poem has the poets soul everywhere between lines, he raises and imitates natural creation spirit high, opens up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oem from natural landscape and social life, by characterized penetrating strength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all. Keywords: Yang Wangli Poem Create the roa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目 录   杨万里诗歌创作道路的简要叙述………………………………………………………………4 杨万里创作诗歌在题材选择上的特点…………………………………………………………5 杨万里诗歌创作既师法自然,又在创作中寻找到了新的“自我”…………………………5 杨万里诗歌既有幽默诙谐,充满情趣的一面,亦有沉痛感伤的一面………………………6 杨万里诗歌语言的特色——白描………………………………………………………………6 参考文献……………………………………………………………………………………………………………7 浅析杨万里的诗歌创作艺术 在宋代灿若繁星的众多诗人中,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无疑是位杰出的诗人。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同时崛起于南宋诗坛,形成了诗歌的中兴局面。特别是他所创造的“诚斋体”别具风格,自成一家,倍受人们的推崇。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而且扭转了江西诗派的流弊,使宋诗产生了新鲜活泼的原生态的美质,达到了创作上不同寻常的超越。下面,我们不妨具体地探讨一下杨万里的创作道路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 纵观杨万里的创作生涯,道路十分曲折,诗人经历了嬗变的艰苦历程。众所周知,中国的古典诗歌源于《诗》、《骚》,兴于汉魏,盛于唐代。宋诗继唐诗这一高峰之后,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唐诗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宋诗在各个发展阶段中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变化。北宋中期以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对宋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时,黄门弟子甚众。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而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脱胎换骨”、“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况且,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喜欢从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寻找冷僻的典故、罕见的字词,还有意造拗句、押险韵,从而导致作品内容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最终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主义。因此,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诗人渐渐不满这种窠臼。 对于江西诗风的扬弃与否定,根本的动因在于作家内在的嬗变。杨万里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种嬗变的佼佼者。 杨万里,有《诚斋集》130卷,存诗4200余首。他将务时期的诗作依次编为七个诗集:《江湖集》、《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退休集》。每集各具特色,显示了诗人在创作上的不断探索与追求。他在叙述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予之诗,始学于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荆溪集序》)于是“悔其少作”。公元1162年7月,他焚诗千余篇,大多是一些模仿江西诗派的作品。这时,诗人已三十五岁,却断然决然地将多年来心血的结晶付之一炬。可见,他在创作的实践中已深深地感悟到江西法门一味地教人依傍古贤,缺少创造性的种种弊端。有了这种对旧诗风的彻底反叛,和“自我”否定的胆识和勇气,必然为开拓诗歌的新领域,带来诗风的嬗变与创作上的飞跃。 然而,要超越自我,要创造一种新诗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国文学史上记载许多诗人“苦吟”的事迹,表明了这种探索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