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服务机器人.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服务机器人

* 4.3.2 个人服务机器人 (1)伤残助理机器人 (2)智能轮椅 (3)机器人除草机 4.3.3 工程机器人 (1)喷浆机器人 (2)压路机器人 (3)隧道凿岩机器人 (4)林木球果采集机器人 4.3.4 极限作业机器人 (1)消防机器人 包括:遥控消防机器人、喷射灭火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人、攀登营救机器人、救护机器人。 (2)核处理机器人 (3)水下机器人 第五章 微机器人 5.1 概述 历程:1981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1987 100微米的为型马达 1993 用于眼球网膜显微手术的微操作机器人 1995 用于生物工程细胞操作的双手微操作机器人 5.2 微机器人的概念和分类 分类:按尺寸、形式、机能 5.3 微型机器人 5.3.1 微型机器人驱动方法和原理 (1)尺蠖法 (2)冲击法 (3)蠕动法 (4)震动法 (5)碰撞法 5.3.2 微型机器人 (1)管道检查微型机器人 (2)腔道检查微型机器人 (3)微型步行机器人 (4)超精密加工微型机器人 (5)高精度测量微型机器人 (6)震动式微型机器人 5.4 微操作机器人 5.4.1 微操作机器人分类 微操作机器人 (micro Manipulating robot)是以亚微米、纳米运动定位技术为核心,在较小空间中进行精密操作作业的装置,可以应用于生物显微操作、微电子制造、纳米加工等领域。 微操作机器人一般按操作对象大小分类: 微细作业机器人 (10-3—10-6 m) 超微细作业机器人 (10-6—10-9m) 国内外微操作技术及微操作机器人研究现状? 微操作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很多研究机构都针对不同的操作对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工作。目前已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多自由度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针对不同微细作业场合所采用的工具、夹具,微操作作业策略及微操作机器人遥控作业研究等。 5·4.2 微操作机器人介绍 (1)具有视觉反馈的微操作机器人 北航的微操作机器人 (2) 双动式微操作机器人 1993年日本通产省机械研究所研究了一种双动式微操作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并联机构、压电晶体驱动、双动式控制,在高倍显微镜下,用双手操作。由于有力反馈,因此可实现精细操作。 (3) STM的原子移位 1993年日本理化学研究 所用STM的探针可使单原子 按人意愿移动。其定位平精 度10微米。 (4) 纳米移动机器人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采用碰撞驱动法,尺寸直径54毫米,重量1.1克,相当减速比I=51652 5.4.3 关键技术与相关理论? 正是由于微观操作与宏观操作在操作机理、操作工具等方面的种种不同,使微观操作具有很多特殊性,表现在操作手、操作平台、操作控制系统、操作机理、人机接口等各个方面。 1.操作手及作业平台 综上所述,微操作机器人系统(作业手、平台、辅助设备等)应该是多自由度、宏微运动结合、运动精度高且各组成部分能协调工作的高精度机械系统。采用合适的驱动方式,设计满足上述要求,且体积小,重量轻,调节方便的微操作机器人手是机器人微操作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2.智能操作系统及控制系统 微操作系统中的力觉系统和视觉系统是实现智能化操作的关键。 (1) 视觉系统 为了实现微细作业,特别是在1mm以下对象的作业,系统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实现对操作过程的监视。 (2) 力觉系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仅有视觉信息还不足以反映操作的实际情况,往往还需要接触力等其他信息,因而需在微操作系统申加入微力传感器,同时这也有利于智能化控制、力遥控操作的实现。 3. 微操作相关理论问题 首先,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有很大差别,在宏观作业环境中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在微观环境中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当操作对象的尺度减小到尺度效应明显作用的尺度时,温度、湿度、轻微振动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操作的直接进行。 其次,为了完成复杂操作,机器人微操作系统往往由主操作手、辅助操作手及工作平台(群手)组成,建立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工作的运动学方程,以及微操作机器人的微运动学和微动力学方程,并获得快速操作的最优解,这是微操作系统控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最后,对具体的操作来讲,也要进行相应的理论研究。如进行微装配时,装配策略的研究。 5.5 微机器人应用 (1)生物工程 激光镊在二位空间来完成分选粒子,可进行基因转导、细胞器切割、焊接等加工。 (2)超LS1制造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