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

第28卷第1期 极地研究 Vol.28,No.1 2016年3月 CHINESEJOURNALOFPOLARRESEARCH March2016 櫑櫑櫑櫑毀 櫑 毀 毀櫑研究论文毀 櫑櫑櫑櫑 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 黄德宏 胡红桥 刘瑞源 杨惠根 张北辰 胡泽骏 刘建军 何窻 刘勇华 韩德胜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36) 提要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可以观测到丰富的日地能量传输过程的电离层征兆和极光现象,非常适合 开展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自1989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经历了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 和发展,现已建立了涵盖地面极光、电离层和地磁观测多要素、多手段的自主观测体系,实现了极区空间环境的连续 监测并建立了数据库。所有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地磁、宇宙噪声吸收等数据实现了准实时远程传输。 最后展望中国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极区 空间环境 南极 电离层 极光 doi:10.13679/j.jdyj.2016.1.001 11°55′48″E;修正磁纬:76.52°)构成了地球极隙区 0 引言 纬度上唯一的地磁共轭台站,两站的协同观测可以 开展极区空间环境的南北极对比研究。 由太阳大气、行星际、地球磁层、电离层和中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建设中山站极区 层大气所组成的日地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空间环境观测系统,早期的观测系统已经具备了多 环境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易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在 手段、多频段的观测方法,观测要素涉及到电离层 地球极区,地磁场近乎垂直地面并向外一直延伸到 电子密度、电离层漂移、电离层吸收、极光全天空图 磁层边界层和行星际空间,太阳扰动在地球外层空 像、极光光度、地磁三分量和地磁脉动和甚低频辐射 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相互作用现象都会在极区电离 等,积累了超过 10年的观测数据。近期在极地考 层/高空大气中留下印记,很多灾害性空间天气事 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内陆站建设项目、东半球 件的征兆首先在极区发生。在极区开展高空大气物 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国 理观测,开展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研究,对 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以及国家重点野外台站建设 于空间天气研究、应用和预报服务都具有非常重要 等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极区高空大气物理的观 的意义。 测研究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中国第26次南极考 中国南极中山站 (地理坐标:69°22′24″S, 察期间在中山站建成了极区空间环境实验室,原有 76°22′40″E;修正磁纬:-74.82°)处在磁层极隙区 观测系统的设备得到了更新和发展。 纬度,可以观测到丰富的日地能量传输、耦合过程 经过25年的持续发展,在中山站已经建成了 相关的电离层踪迹和极光现象,为开展极隙区纬度 涵盖极光、电离层和地磁等观测要素的世界先进水 空间环境观测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此 平的极区空间环境自主观测系统,并实现了常态化 外,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地理坐标: 运行。中山站 78°55′12″N,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极地中 [收稿日期] 2015年6月收到来稿,2015年8月收到修改稿 [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