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地震动观测和数据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强地震动观测和数据处理

课程内容;地震动观测和数据处理;;;; 2008.5.12汶川地震中丰收水库坝体主震纵向裂缝;;地震动观测的意义;1999.9.21台湾Chi-Chi地震,所绘制的烈度等震线与加速度等值线大体相一致;地震动观测的意义;地震动观测的意义;;如果没有强震观测及其所取得的科学资料,谈不上现代地震工程学的发展;地震动观测;;静力理论阶段(20世纪10-40年代) 刚柔之争(刚性还是柔性结构有利于抗震?) 刚性理论代表:佐野利器、武藤青 柔性理论代表:真岛建三郎 反应谱理论阶段(20世纪40-80年代) 1941年Biot等提出反应谱 1953年Housner建立反应谱理论 1960年Veletsos和Newmark建立非线性反应谱;;(2)为研究地震动的特征提供定量数据 -- 定性的认识极其重要,比如抗震中的概念设计。但是如果缺少量的概念,就很粗糙。只有在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均有一定的认识后,才能对一个问题有较为全面的把握,才能从经验性的认识上升为科学的解释。 (3)了解结构地震反应、进行结构试验 -- 弹性和非弹性反应谱特征、地震动衰减规律、工程结构地震反应的定量计算、试验的地震输入。;二、观测设备;;三、地震动观测台站和台阵;台 站;;震源机制台阵(活断层影响台阵);局部效应台阵(场地影响影响台阵);; -- 旨在研究地震动在近地表空间内的变化。 ;区域地震动台阵;“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新建了一批区域地震台站,全国区域地震台站分布图;“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国家级地震台站共148个(含境外4个),台站分布图;;“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又新建了一批强震台站,目前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共收到了124个强震台站的实时数据,强震台站分布图;一级强震监控区(8个);二级强震监控区(13个);; (1)建设了较高密度的数字强震动固定台网。台网由1154个固定自由场强震动观测台站组成,集中布设在21个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根据地震活动性、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将21个重点监视防御区分成两级强震动监控区。一级强震动监控区的固定台网密度达到平均台距约25公里,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当监控区内发生4级以上地震时,能有多台获取强震动记录;二级强震动监控区的固定台网密度达到平均台距约40公里,当监控区内发生4级以上地震时,至少有一台能获取强震动记录。; (2)建设了城市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网。台网由310个固定自由场强震动观测台站组成,分别布设在位于强震区的北京、天津、兰州、乌鲁木齐、昆明共5个重要大城市。在强地震发生后,能迅速给出仪器确定的地震动强度(烈度)的分布,为大城市的震害快速评估和应急救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3)布设了12个强震动观测专用台阵。这些台阵均是明确针对不同研究目的的专用台阵,包括1个活断层影响台阵(由30个固定自由场观测台站组成),2个地震动衰减台阵(东部、西部各1个,各由50个固定自由场观测台站组成),2个场地影响台阵(各由8个场地地表和地下3分量观测点组成),1个地形影响台阵(由8个场地地表3分量观测点组成),超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和基础隔震建筑共4个典型建筑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分别由46个、23个、46个和14个3分量观测点组成),1个大型桥梁地震反应台阵(由23个3分量观测点组成),1个大型水坝地震反应台阵(由21个3分量观测点组成)。; (4)配置了一个由200台套观测设备(含3分量数字强震动观测仪器)的强震动流动观测系统。分别存放在各区域强震动台网中心,使其能够根据短临地震预报或在大震发生后快速布设流动观测台,以补充固定台网的不足,增强捕获主震和强余震记录的能力。; (5)建立了观测台站场地资料数据库。对各个观测台站的台址场地进行了工程场地勘探测试。; 中国家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建设,使我国大陆的强震动观测密度大大增加,特别是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996-2005年),改变了我国强震动观测十分落后的局面,形成了我国大陆的强震动观测台网系统。强震动观测台网系统自2007年初开始试运行,2008年3月进入正式运行。经试运行和运行,获得了大量强震动加速度记录。2007年9月前,共获取了3000余条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其中峰值加速度在10gal以上的记录达到536条,相当于此前三十多年来我国大陆强震动台网获取的10gal以上记录的三分之一,记录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494.2gal(2006年6月28日云南盐津ML4.7级地震时豆沙台记录)。截止到汶川特大地震前,获得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达6000余条,包括衰减台阵的多个密集台站记录,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