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村镇规划与建设
四、村镇规划建设的思路与原则 (一)村镇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1.城乡异质:“同性恋”不利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如果把城市与农村搞成同一种发展模式,其实就是“同性恋”,不可能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从生产来讲,农村是家庭经营为主,城市以工业、企业为主;从消费水平和方式来讲,农村的消费是低水平、低成本、循环式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循环利用。这是传统农村生活模式的低成本和循环式, 但城市是高成本的,直线型的,城市必须要把外面的农副产品运进来,加工成产品,然后消费,消费后变成废品、废水再排放处理;从工业品的提供方面讲,农村以自助合作为主,城市是政府包干的; 2.公共服务的国家补助导向:主要是由村民自主、合作、国家补助来提供 从公共品的角度来讲,农村长期以来而且今后也必须坚持下去的是公共品主要是由村民自主、合作、国家补助来提供的,无论是修桥、铺路、建学校还是修建医院,都称之为合作建设、合作办学、合作医疗,但是城市里基本上以政府包办为主,市民纳税政府用税金来提供公共品; 3.农村与城市的规划建设手段是不同的 现代城市规划学里面还提出了功能分区的概念,把城市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去发展。盲目照搬城市的规划显然违背了农村的生产生活规律。不尊重城乡之间由于生产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差别,就不可能达成城乡的协调发展。 (二)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保护生态和农村特色 村镇得以维持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的区域,在村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加以保护。村镇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要区别在于,应该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而大规模“农民上公寓楼”的村庄重建模式,“规模化”的单一农作物种植计划,“工厂化”的盲目推行机械化、电气化都会破坏村庄、田野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有机的共生关系。? 特色风貌小镇 强大的资本加上政府的力量成为均质化一致化坐标化和大刀阔斧简单化的推动者 强大的资本加上政府的力量成为均质化、一致化、坐标化和大刀阔斧简单化的推动者。其结果往往动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个原则坚持功能和空间的有机混合 乡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和空间使用上的混合是一种有效率的存在。比如猪、家禽必须散养在农房周边,这才能构成生活生产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分解者环节。如一定要按照城里人的眼光搞集中饲养,那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也会造成浪费。所以,应该尊重传统的饲养模式并加以“拾遗补缺”式的优化,而不能按照城市“规整”的模式将它推倒重来。从种植业来看,所有农作物的栽培都发生在特定的空间(农田、水源和作物)、特定的时间(气候类型、季节、害虫周期),为了特定的目的(有自我需求或特定的交易对象)。不顾这些特殊性,机械地运用城市规划、工业文明的模式改造农村、农业,只能导致失败。 第三个原则保持乡村生态循环 乡村居民的生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边良好的环境,维持干净的水、土壤、良好的生态系统应成为村镇规划的主要目的。这也将成为脱贫致富之后农民的第一需求,更是吸引城里人下乡旅游、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 村庄周边的区域对农民的资源供应能力、与农业农村的生态共生能力和废物吸收分解能力是限定的,所以村镇规划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的承载力”。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之本,农民的生存之本,它与城市的情况不同。 城市是通过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出的一种人工生态复合环境,农村、农业则要通过保留、保护的办法来维护与人类共生的生态环境。 前苏联大规模推行“集体农庄”所带来的失败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大规模推行“集体农庄”所带来的失败,清晰地说明了那些疯狂不切实际的规划与乌托邦抽象的幻想相匹配的恶果。那时“专家”们往往只要有地图和很少几个关于规模和机械化的假设就可以编制规划,无需参考地方和气候条件。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根据上级指示,12位农学家要在20天内为一个县制定出操作层面的生产计划,他们完全不离开办公室,也不到实地考察,将8万公顷的土地分成32个相等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2500公顷。每个正方形就是一个集体农庄,根本不管土地上的定居点、村庄、河流、山丘、沼泽等自然地形特征。14 类似的错误也正在我国重现,必须基于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原则认真纠正。 第四个原则传承乡土文化 农民的心理健康是来自于对社区的认同感、友好感和安全感。村庄的规划、建设、整治应该保留和传承他们熟悉的传统文化场景。村庄的规划和建设要尽可能地向历史学习,尊重与保护村庄的文化遗产、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与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脉络(见图11)。这不应该仅仅成为城市规划师参与村庄整治建设的守则,也不仅只是村庄整治的重要内容,更是把农村建设成为吸引人的、“农家乐”基地的一个主要的方法。不按照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