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人格心理学--第三编新精神分析.ppt

北师大--人格心理学--第三编新精神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人格心理学--第三编新精神分析.ppt

客体关系理论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精神结构是如何从过去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的一种理论。 几乎所有对客体关系理论有重要贡献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工作重点放在个体心理发育的早期,放在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方面。 客体(Object):我们身体以外的人、事物或观念。 客体关系:指人际关系以及朔造某个体当前人际互动特征的既往人际关系在其内心世界的残迹。 二、人格结构 内在客体:一个心理表象,它是一个和重要他人有关的影像(image)、想法 (idea)、幻想(fantasy)、感觉(feeling)或者记忆(memory). 外在客体:一个真正的人或者真正的物体。 客体:是一个被投注了感情能量的人物、地方、东西、想法、幻想或记忆。 客体关系是自我与内在客体或者外在客体之间的互动。 客体关系单元:自我表象和客体表象间需要以驱力或者情感来连接,如爱、恨、饿、饱。 客体表象(Representation of Object):是指客体在个体内部精神世界的反映。 自我表象(Self Representation):是指个体在与环境中的客体相处时,有关自我的精神表达。 “全好”或“全坏”的客体关系是边缘型病人的一个特征 三、人格动力 (一)建立关系是发展的动力 克雷恩认为儿童发展的动力是建立人际关系。她认为人格成熟的关键是由“婴儿期依赖”经过渡期进入“成熟性依赖”。 费尔拜恩(Fairbairn,1952):一个人最大的恐惧是安全的孤独。 马勒(Mahler et al.,1975)是一位儿科医生,直接观察亲子关系。由分不清“自我”和“非我”到想成为不受控制的自由独立个体。 人格发展就是切断这种“混合”的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历程。 (二)内化机制 儿童最初与重要他人(多为父母)建立何种关系会影响到他今后的社会关系,儿童将童年初期的客体关系质量(温暖或是冷漠的)内化为个体人格的成分,概化至其他关系中,成为他以后与人交往的基础,构成他终身的人际交往的核心(Carver Scheier, 1996)。 客体关系的内化(internaliztion)依赖于客体的表征(object representation)。稳定的自我(stable identity)和稳定的自我认同(stable self) 四、人格发展 克雷恩 部分客体( Part Object):初生的婴儿只能根据他所体验到的客体的“好”或“坏”来代表这个客体,此时,他所体验到的只是客体的部分特征,故称之为部分客体。 完整客体(Whole Object):当婴儿能够同时体验到客体既能给他带来满足,又会使其受到挫折等多面性时,他是将客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体验,这就是所谓完整客体。 五、研究主题 (一)关系自我 关系自我:是自我在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发展中确立起来的,它是在早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自我中心人格: 克哈特认为“爱已之心”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种自我追求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倾向,是一种正常的、健全的倾向,并非以往“自恋”的含义。 如果父母以正面、积极的态度接纳儿童,就会满足孩子“自大”感,在随后健全的人格成长过程中,形成符合现实的自尊心。 六、理论应用 (一)主客体分离研究——感觉剥夺 把人和外在客体隔离的结果,非但不是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不受外界影响的完整自体感(pure sense of self)反而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类似共生的状态,使人失去稳定的自体感和现实感。 精神病人正是以自体——客体感的混淆(self-object confusion)为特征的。 (二)心理异常的原因 1、主客体界限不清 2、双极整合缺乏 3、早期家庭亲情的缺乏 克哈特(1977)认为家庭由“过去体验着过分亲密的环境”转变为“现在体验着过多疏离的环境” 亲子关系的疏离与情感剥夺使孩子沉浸在自恋的需要中,孩子不能从“重要他人”那里感觉到亲情的作用,他们就会担心自我毁灭。——“心理氧气”的缺乏。 克哈特:“导致人类自我毁灭的原因是,生活在冰冷、毫无人性的冷漠、没有亲情的世界里,人最惧怕的不是生理死亡,而是生活在人性无存的世界中。” (三)治疗方法 1、关系治疗 问题产生于早期的亲子关系,治疗目标是自我的重建。 2、家庭治疗 把问题放到家庭成员互动的过程中去解决。重点从个人心理动力学转移到作为社会系统的家庭动力学。 七、对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一)理论特色 1、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2、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3、强调自尊心的培养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 4、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 (二)重要贡献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