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word的讲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字word的讲义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同一个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产生在前的那个字,叫古字,产生在后的那个字则叫今字。古字是在今字基础上形成的。 段玉裁:“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 (二)產生原因 根本原因:一字多义 如:辟 ①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②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③ 《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④ 《论语·季氏》:“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⑤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⑥ 《庄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辟,卷不开也。”) ⑦ 《荀子·正论》:“不能以辟马毁舆致远。” ⑧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晋杜预注:“辟司徒,主垒壁者。”) ⑨ 《诗经·大雅·灵台》:“于论钟鼓,于乐辟廱。”(汉毛亨传:“水旋丘如璧曰辟廱,以节观者。”) ⑩ 《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汉毛亨传:“辟,拊心也。”)《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唐孔颖达疏:“拊心为辟,跳跃为踊。”) (三)古今字的來源 1、同源分化的古今字 如:取----娶 昏----婚 景----影 丞----拯 州----洲 昏/婚、昏/惛 昏,《说文》:“日冥也。”本义是“天刚黑的时侯。”即傍晚。《诗经·陈风·东门之 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引申为“昏暗、无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瓢,而 红尘昼昏。”鲍照《代苦热行》:“日月有恒昏,雨露未尝晞。”引申为“迷乱,胡涂。”《吕 氏春秋·有度》:“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史记·秦始皇本纪》:“燕王昏乱。” 上古时期,婚礼在黄昏时举行,“昏”字又引申出“结婚”义。《诗经·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左传·昭公三年》:“既成昏,晏子受礼。” “迷乱,胡涂。”义和表示时间的“傍晚”义联系不太紧密,因此到后来此词义就独立出来形成新词,书面上另造“惛”字表示“迷乱、胡涂”义。《说文》:“惛,不憭也。”段玉裁在“惛”字下注:“憭,慧也。” 慧就是聪明的意思,“不憭”即不聪明,也就是胡涂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赵歧注:“王言我情思惛乱,不能进行此仁政。”《战国策·秦策一》:“皆惛于教。”高诱注:“惛,不明也。”而“结婚、婚礼”义由于反映的是特定的社会生活现象,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频繁,且“结婚”义和“傍晚”义的联系也是比较隐晦的,人们对“结婚”的关注更在于它是人生中的大事,是维系感情、繁衍后代、构成文明社会的纽带,因此,此义项也会从原来的引申义列中脱离分化而独立成新词。后来另造“婚”字表示“结婚”。班固《白虎通义·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朱骏声注:“经传多以昏为之。” 这样,原来的多义词昏到后来就形成了三个词,也形成了惛、昏、婚。 取/娶 取,《说文》:“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本义是“割取左耳。” 古代打仗,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甲骨文字形作“ ”,是以手取耳之形,正与 本义相合。《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郑玄笺:“馘,所格者之左 耳。”可证上古奴隶制时代战争中的确有杀敌后割取敌人左耳以报功的军中规矩。引申为“获取、取得。”《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引申为“攻取、占领。”《左传·文公八年》:“秦人伐晋,取武成。”《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引申为“选择、采用。”李斯《谏逐客书》:“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孟子·尽心下》:“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引申为“娶妻”。《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国语·越语下》:“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由取的本义“割取左耳”到它的各个引申义,都含有“收获”这个义素。战争中杀敌后割取左耳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军中报功,所以本义就暗含有在战争中有所收获之意。引申义“获取、取得”、“攻取、占领”、“选择、采用”“娶妻”等,只是收获的对象不同,“收获”这个义素包含在这些词义中是比较明显的。故本义和各引申义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但“娶妻”这个引申义概括的是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与人们的婚姻大事相关,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广泛且频率很高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