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制药企业瞄准生物医药 觊觎中国市场
国际制药企业瞄准生物医药 觊觎中国市场
2011-6-29 中国投资咨询网 外资的引入,对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推动本土与跨国企业上下游合作的同时,亦对本土企业构成有力竞争。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为国外投资者瞩目,中国医药市场已成为近年来外资进入的重点目标市场,而并购是其争取市场主导权的主要方式。可以说,引入外资对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竞争力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并推动本土与跨国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但亦对本土企业构成有力竞争,双方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竞合关系。
加速入华
自1980年首家外资企业日本大冢制药落户天津至今,跨国企业在华医药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包括辉瑞、默沙东、罗氏、葛兰素史克、诺华、拜耳等全球前20大药企均已在华投资设厂。而中国入世以来,跨国企业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独资、合资企业遍地开花。截至2006年底,中国医药行业吸引外商投资项目共3497个,实际利用外资55.94亿美元,合资和外资企业约1500家,占中国制药企业总数的30%左右。
总体而言,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跨国企业主要通过技术授权等手段,利用中国医药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在华设厂和分公司;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主要通过在华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等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三是中国入世后,跨国企业通过加快兼并、重组国内医药企业等手段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大在华的外围技术研发力度。这表明,跨国药企已从过去单纯以注重产业投资为主向产业投资与研发投资并重转变。
实践表明,外资的进入有力地带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快了境外品牌医药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不少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大大带动了中国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的提高。
扩张趋势
近年来,跨国药企纷纷在华展开多种形式的投资行动,扩张趋势日益明显,其中并购最为引人注目,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并购大型生产企业以赢得成本优势。当前,许多跨国药企为在非专利药的生产上获取规模效益,降低成本,不断进行兼并重组,其主要目标就是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如2004年底荷兰帝斯曼集团表示将与中国医药龙头企业华北制药成立以生产青霉素为主的合资企业;2005年9月,马来西亚制药企业发马有限公司以569万美元收购无锡华源长富药业40%的股权;2007年10月,德国拜耳以10.7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ST东盛公司麾下“白加黑”等三个非处方品牌药。
二是利用分销领域的龙头企业以扩大在华营销网络。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起医药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外企可在华从事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零售及售后服务在内的所有经营活动。对外资而言,通过并购细分市场内的领先企业,可达到规避进入障碍、节约准入成本,进而全面占有营销渠道的目的。2004年12月,美国美华医药以100万美元的股权全资收购北京万维医药有限公司,成为首家独资进入中国医药分销领域的外资公司;2005年7月,美国博士伦出资2亿美元,收购了中国最大的眼药水生产商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55%的股份;2007年1月,英国最大的药品分销和零售公司之一联合博姿宣布与中国第三大药品批发公司广州医药有限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前者利用广药分销网络实现其在华目标的企图昭然若揭;2007年5月,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又与日本最大的医院药品分销商铃谦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
三是瞄准生物医药以抢占研发优势。尽管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占有绝对比重,但随着生物技术研发领域的不断细分,即使是大型跨国生物医药企业也很难单独完成全部研发工作,只有借助研发外包等形式进行联合攻关,才能分散研发风险,迅速提高创新能力。中国生物制药业虽然起步较晚,却拥有一流的科研人才与成果、丰富的疾病资源、较低的临床试验成本和高效的物流与经销网。
近年来,外资企业已将并购的重点转向研发能力突出、产品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新兴生物制药企业。如2003年7月,美国百特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与西安力邦制药组建合资公司,专门生产静脉麻醉剂双异丙酚等。
四是觊觎中药企业以挤占传统中药市场份额。随着近年来欧美替代疗法的广泛兴起和植物药独特作用被重新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在华寻找新的具有市场卖点的传统药产品。由于中国政府对外资进入中医药领域有着严格限制,禁止从事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加工,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及中成药秘方产品的生产等,因此,不少跨国公司希望通过对中药企业的投资型并购,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获取稀缺中药资源,占据传统中药市场份额。如2004年5月,美国东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就以720万美元收购了以生产中药为主的黑龙江松花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航空运输地理单元四中国航空区划描述.ppt
- 喉肿瘤的护理措施.pptx VIP
- 第10课《往事依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院处室工作人员学年考核细则.doc
- 基于plc的自动售货机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doc VIP
- 知道网课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3.docx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大脑》教学设计.docx
- 众泰-T600-产品使用说明书-T600 2.0T 豪华型DCT-JNJ6460QT-T600车系使用手册20131201.pdf
- RTO 操作规程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