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设施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笼统的讲就是在一个特定环境或空间里的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产品。有供单纯精神审美欣赏需求的景观设施,有供人们休息的休息设施,有照明和水景设施,有给人们指示作用的引导设施等等。 二、城市公共设施的历史背景 谈论城市环境设施的历史发展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谈及城市环境设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及城市设计的历史。然而,一直以来,城市设计总是被建筑、规划、工程等这样伟大的项目所占据,城市环境设施变成了它们的附属品,城市环境设施的历史自然就成了“野史”而无从谈起。 其次,尽管我们对城市环境设施做了分类,但是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且变化的体系,内容繁杂、发展迅速、变化万千,既难以精确地界定其范畴,也难以全面而系统地对其历史加以考证。 1、我国古代的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环境设施与城市建设以及建筑发展有着难解之缘,城市与建筑的历史就是环境设施的历史。 回顾历史,许多著名的城市,甚至它们所在的国度,在与异族的长期征战中都陆续没落了。中国古代城市虽然也走过这样的道路,但其所在的大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却一直延续下来,因此,中国城市具有相对稳定的进化过程。 在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对中国古代都城的空间配置情况作了理想化概述。首先,它突出表明城墙、道路和皇城在皇城建设中的地位;其次,强调了城市空间的中心对称形制以及等级分明的格子状街道系统。这种礼制观念对后来中国城市中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的设计、布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城市中,这种礼制观念集中体现于墙垣、门阙和道路三个方面,它们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等级严明 。 (1)墙垣: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特别是较大规模的都城,墙垣系统都非常发达。它们不仅配合道路分化城市空间,而且是层层设防的有力手段,至今仍延绵不绝。城市外围是城墙,都城中的皇城围以城墙,皇城内的宫城有围墙。在一定意义上,殿堂台基上的重重栏杆当属最后一道墙,而凭栏眺望的功能是次要的。城市中的每一个街区设有坊墙,每家每户还设有层层院墙,这真是一张庞大的墙垣座次排列表。这些墙垣还有其相当多的附属设施,如箭楼、角楼、门楼、瓮城、壕沟、吊桥等。 (2)门阙:门阙是塔楼状建筑,置于道路两旁作为城市、宫殿、坛庙、关隘、官署、陵墓等入口的标志。门阙与墙垣同步而生,墙垣的等次和功能不同,门阙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容。自汉唐以后, 门阙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防御外侵的城阙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城市内部的门阙还在继续分化,如皇室的门阙逐渐演变为明清的城门和午门,而民间的坊门演变为牌坊和屋门。门阙作为突出空间层次和轴线对称格局的重要手段,其相关附属设施也有着不断的发展,如照壁、石狮、华表等。另外,门阙的构建与装饰也有着严明的等级规定。 (3)道路:在中国古代都城中,道路除提供作为人车交通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空间之外,还有着特殊的典仪性要求。唐代的长安城中,中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至150米,其他主要街道也达百米。这些街道尽管规模宏伟,两侧有排水渠道且种植树木,但路面只是夯土而已。 (4)塔、桥:在中国古代城市环境中,塔与桥梁的建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当丰富的记载。随着佛教寺庙的兴盛,塔的建造曾在北魏时达到顶峰,以后许多朝代虽然时衰时兴,但其发展的势头一直保持到明清。我国古代城市中的桥梁多为梁桥和拱桥。北宋汴京(开封)的虹桥虽不复存在,但它在城市环境中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动人的艺术作品。 中国建筑、城市建设向近代的转化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特别是甲午战争后,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剧烈变化。在城市建设中,建筑材料及结构、建筑类型和形式开始逐渐向延续千年的传统提出挑战。在中国的各个租界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等,这一转变更为明显。电灯、自来水、便利的交通工具与设施,以至新式的学校、银行等,它们改变了旧城市的面貌,推进着近代化的进程。在消极和积极的双重作用影响下,中国城市的功能和环境不断地改变。至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建筑思潮又影响到中国的主要城市,中国近代城市设施和建筑小品也开始在这块土地上植根。 2.西方城市公共设施的回顾 早期的希腊和和罗马城市多采取一种自然且有机的形式,那时的城市设有竞技场、演讲台、敞廊、广场、露天剧场等公共场所,雕塑、水池、路灯等也要求与自然取得和谐对应的关系。古罗马时代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环境设施也曾发展到相当鼎盛的程度,自成一套完整的系统。高架供水渠道、铺地、街灯、花坛等遗迹成为今天罗马城的骄傲。在古罗马的庞贝城(公元前400年——公元79年),共有城门7座,城市分9个区,西南角为城市中心广场,设有公众演讲台、祭祀堂、妓院和公共浴场等。 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静态风韵相反,罗马城市后来的发展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城市街道规划整齐,强调了纵横的城市轴线。凯旋门、喷泉、水池、方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