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_精品.doc

2017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_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_精品

徐州市2017年小高考历史考点解析 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编写人:徐州一中 姜瑜 孙辉 修订:徐州一中 陈季卿) 考点 测试内容 近五年来考查频率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2012(1),2014(1),2015(1),2016(1)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2013(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2012(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014(36)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013(6) 1.了解西周的建立 西周建立,周武王、周公两次推行分封制。(关注时间) 2.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西周通过分封制管理国家,周王把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鲁、齐、燕、宋等),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体现出分封制下地方具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性,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区分)。诸侯对天子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古文献中的“封建”即分封。礼乐制度是封建等级化的表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楚王问鼎”则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是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注意嫡庶的区分),有助于解决贵族之间因权力继承等问题产生的矛盾。由宗法关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家国同构),大宗享有政治特权,并统治宗族成员。宗法观念影响深远(如尊宗敬祖、家谱、宗族意识等)。 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如占卜);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如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如分封制)。 1.了解秦的统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 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分设三公是为了加强皇权) 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此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也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周制指分封制)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1.了解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封国并存。汉代的部分分封对中央形成离心,不利于中央集权。 2.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 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也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唐朝的委员制宰相设置通过分散相权达到了强化皇权的目的,但三省分权不等于分权制衡。 3.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措施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宋代通过分割宰相权力的方法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4.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内容: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受中央节制,可以称作宰相府的派出所。另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即腹里)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理解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夏商周时期,主要是世官制(重血缘)。 汉朝的察举制(重德行)如:孝廉、茂才、贤良方正。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重门第),导致官吏的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考试):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意义: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养成社会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看,科举制的进步性表现在相对公平公正。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清朝无丞相),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与宰相比较:宰相,中央一级的行政长官,制度赋予一定的决策权;内阁,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