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细化工教案83
雷新有 构建“三维结构”教学模式,突出精细化工课程之综合性和实践性特色 突破传统“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模式构建现代“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与社会实践”为主体的“三维结构”教学模式。 前 言 一、课程建设的设想、预期目标 1 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相结 合,保障建设经费的落实和投入。使课程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配套发展等特点的师范性示范课程。 前言 2 注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不但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还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体现区域特色。同时积极整合教改新成果,体现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网络进行教 学与管理,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前言 4 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煤体有机结合 的立体化教材。 5 加强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开放实验室,教师主持与学生设计共同完成综合性、 创新性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 6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学生评教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前言 2. 完善“双分教学法”,实现精细化工课程之多科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双分教学法”:课程内容分段,多个相应学术方向教师承担,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学术性,优化课程资源,。学生按兴趣方向分流(分组),实行“导师制”下的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与科学探究互动的学习过程。体现精细化工课程之多科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应用性:工业、农业、日用、建材、医学与生命科学等。 多科性:理、工、经、农、医、人文。 学术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 实行“四段螺旋式”教学环节,加强精细化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四段螺旋式”教学环节为: 课外调研—课堂学习—研究性实验—社会实践—(课外调研) 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加强精细化工课程的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打造平台,为基础教育化学课外活动创造案例。 结合当地经济建设,依据教师的科研方向,发挥师生集体智慧,使产、学、研紧密结合。培养精细化工技术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加强精细化工课程的实验教学,主张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打造平台为基础教育化学课外活动创造案例。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 目录 (countents) Preface Section A-Introduction A1 Concept: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2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s and Fine chemicals A3 Characteristic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4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5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6 The method of studying countents Section B- The technology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new products exploitation B1 Summary B2 The technology process of fine chemical industry B3 The process of the new products exploitation B4 The method of the new products exploitation B5 The method of researching of fine chemicals countents Section C- Cosmetic C1 An introduction to cosmet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for cosmetic development 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