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机制与冠心病.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否认机制与冠心病

* * 否认机制与冠心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心理社会因素(个性、行为方式、社会环境、否认机制) 植物神经系统 猝死 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 情绪(焦虑、愤怒、抑郁等) 心率 心律 血 压 血小板 血液凝固 冠状动脉 代谢 因素 心肌梗塞 冠心病心理生物学过程示意图 1. 个性因素 历史上的观察—— 上满发条的钟表;永不休息的发动机 MMPI测定(Jenkins CD,1976)—— Hs(疑病)、 D(抑郁)、Hy(敏感、暗示)量分较高 16Pf测定(Cattel RB,1970;Caffrey BA,1970;Ostfeld AM,1964)—— O(焦虑)、L(独立性)、Q2(怀疑性)量分高,C(情绪稳定性)低 2. 行为因素 吸烟、饮酒—— 缺乏运动—— 多食、肥胖—— A型行为—— 3. 社会环境因素 生活应激(压力)—— 经济发展水平—— 城乡、体脑职业、噪音环境—— 战争和平、文化背景—— 4. 否认机制 具有双重作用—— 对身体 对行为问题 二、心肌梗死(MI)病人心理反应 1. 急性期反应——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否认 国外资料,80%不同程度的焦虑、58%抑郁、22%敌对情绪、16%不安。入院1-2天最明显,甚至情绪混乱。原因包括怕死亡、被遗弃感,和各种躯体症状。 入院3-5天抑郁逐渐明显,持续时间比焦虑长,对病人有严重影响,有人称之为自我梗塞(ego infarction)。 在CCU,由于陌生环境,固定在床上治疗,用系列监护仪器来评价病人的医学状态,自己无法控制,易产生自我意识丧失感。 最普通的是心理防御机制否认机制;也有的病人以轻狂躁(hypomania)即以过多的躯体和精神活动来对付应激。 2. 康复期反应——衰弱感、性、工作恢复 Ml病人在恢复期容易产生一种久病的衰弱感觉。出院后2个月内病人最常见的主诉是顾虑、忧郁、无力、对性生活的担心、睡眠障碍、不敢恢复工作等。由于衰弱感易导致长期活动减少和肌肉萎缩,反过来又可加重无力感,无力感又常被理解为心脏损害的症状。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会使一些人的衰弱感变得很顽固,直至影响以后的康复。 三、否认机制在冠心病临床的意义 1. 什么是否认机制—— 所谓否认(denial)原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可诱发焦虑,否认机制则在潜意识里就加以否定,而避免意识层面的焦虑。 意 识 前意识 潜意识 精神分析简单示意(姜乾金,1993) 本 我 自 我 超 我 近年来应对(coping)研究显示,否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意识性的,是重要的应对方式之一。目前特指个体通过认识的或者潜意识的途径,否定、漠视、淡化和回避应激事件或者淡化心理冲突 ,从而否定应激事件的存在或其严重性。 2. 否认机制在冠心病临床不同时期的意义 不利于冠心病的预防—— 影响生活方式、影响对行为习惯危害的认识、影响对疾病的态度 延误MI及时就诊—— 资料显示仅1/3病人开始就想到MI。病人虽能感觉到先兆症状,但否定其重要性,如将某些心脏症状理解成消化系统症状。 缓解MI急性期心身反应,降低死亡率—— 减轻情绪、行为和躯体反应,有利于心、身的适应,那些缺乏否认机制的病人往往会表现较高的焦虑和抑郁反应,并影响到病程和病死率 影响康复期的依从性——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