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主要交通干线的形成和演变
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二
、川陕交通、“藏彝孔道”与西南边陲之路
川陕交通
关中长期为帝王所居,在中国王朝后期定都北京以前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向外的联系除东出函谷,经洛阳进入黄淮海平原为一条便捷之途,其余皆不太便利,尤其是向南翻越秦岭和大巴山,与汉水流域、四川盆地的联系。那里山势陡峻,水流湍急,所以,通道的开辟多选择在河谷,修栈道以通人马。中国历史上的栈道主要分布在陕南、四川、云贵高原,以及山西灵石的汾水古代、河北飞狐道。秦岭一般山峰高度在2000米左右,宽度400公里,秦岭是断层作用造成,因此,其北坡最陡急,山北之水皆入渭河,南坡之水皆入汉江,没有切穿秦岭山脉之河流,古代穿秦岭交通线所选择的条件是:最好有较长的南向或北向的河谷可以便利沿途的水源供给;其次,分水岭两侧的河流源头比较接近,使秦岭南北坡各有一条相对应的河流,以便利通行。
历史上从关中穿越秦岭的川陕交通孔道有:
陈仓道 又称故道、嘉陵道,北有塔河,南连嘉陵江,道路平易,但是迂远,有水运之便。
褒斜道 古斜水(今陕西省石头河)与古褒水(又称黑龙江)之间,山体陡急,但是近捷,并与汉中相连。其北段称褒斜道,或称斜谷道,其南段称石牛道或金牛道,是从汉中地区经四川的广元而至成都。这条路是由今陕西沔县西南越七盘岭入川,至今广元朝天驿顺嘉陵江河谷而下,这是历代由汉中入蜀的大道,又称为金牛道。
谠骆道 谠水与骆水之间,水流短,缺水带长,其南端亦与汉中相连。
子午道 长安正南之道,没有较长的河流,河谷破碎。其南抵汉水,西行与汉中相连。
嘉陵、褒斜之开辟,远在先秦,子午道成于西汉初年,刘邦入汉中之际。褒斜道和金牛道是一条巴蜀地区通向北方关中地区的道路,也是自古以来古蜀国北连周、秦的交通干线。此道最初出现的年代可能很久远,以后秦国和蜀国都曾出动人力维修过,多凭栈道而通。秦国伐蜀时可能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地扩建开路的过程,所以《战国策·秦策》记载秦昭王时“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从石牛道伐蜀。汉代,刘邦入汉中走子午道,北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由嘉陵故道返。汉武帝重修褒斜谷,成为常途,沿路保存了许多石刻。如:《杨君石门颂》、《右扶风孝君志》,反映此段道路的使用频繁。但是,因水流湍急,谷中多乱石,漕运不便。西羌骚扰时,临时东修子午道入川,乱平之后,又恢复以褒斜道为川陕主要通道。褒斜道与嘉陵道之间另辟有新道,经今陕西留坝越岭与凤州相连,史书称:“廻车道”。史载廻车道始开凿于拓跋魏时期,实际可能比之更早。民国抗战时期,重修此段盘山道路,时至今日,川陕公路仍然是从宝鸡——凤州——留坝——汉中,再经沔县——宁强——广元而至成都。
谠骆道于汉魏之际形成。蜀魏之争至南北朝,是秦岭间用兵最频繁时期,例如:魏延与孔明之争,曹爽自骆谷伐蜀,因南郑为军事要害。所以,子午、谠骆、褒斜之道经常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唐代,褒斜道为入川官驿,有十一站,唐诗记载最多。玄宗时,因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特地整辟子午道,经达县至涪陵,用快马送鲜荔枝,为得“妃子一笑”,时称“荔枝道”。中唐以后,谠骆道变为官道。因德宗避乱入蜀皆由此道;元稹入蜀办案九次,八次经由此道。一般来讲,平时去近,多走褒斜、谠骆道。战时则多用嘉陵道,因粮草之供运,军队之调动,要避险途。
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上述四条道路的终点都是汉水上游谷地的汉中,因此,汉中在历史上輨轂四方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
穿越大巴山的川陕交通主要有三条:
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一线,因嘉陵江在广元,昭化切出一个缺口,盆地与陕南的联络自然利用此便利。成都至昭化的交通多沿盆地边缘的山麓,抵达剑阁,大巴山裂开一条隘路,即有名的剑门关。由于翻越米仓山、大巴山联系四川盆地内的道路终点不是象汉中那样集中一点。因此,穿越大巴山有三条通道。
剑阁道 直通省会成都,最为重要,或直取锦阳、成都,又可以顺嘉陵江而下重庆。
米仓道 借用南江水运之便,可抵达南江、巴中等地。
洋巴道 北与荔枝道相通,南连万源、达县、重庆、涪陵。
四川盆地内的交通主要是江水道。其路线为从成都顺着今岷江而至僰道(今宜宾)入长江,再沿江而下。这是一条沟通巴蜀地区内部、以及巴蜀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威胁楚王时便声称秦的“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而下,至楚三千余里”秦将司马错即是从蜀地顺江而下伐楚的。秦代以前这条水路的航运可能很艰难,尤其是对于大型船只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秦灭巴蜀以后,李冰曾对这条水道进行过大规模的整治疏通。
此外,估计当时的西汉水(今嘉陵江)也已作为从四川北部葭萌经阆中到江州(重庆)的一条主要水路。
藏彝孔道——川西古道与藏、羌、回、汉之人文景观
四川与甘肃的交通是从渭水上游翻越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