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近茅盾

人物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人物生平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着作。 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 重要经历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1]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文学活动: 1920年,接编并改革《小说月报》,使其成为发表新文学创作的重要阵地。 1921年,发起并成立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理论建设: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强调“真实”。 文学批评:《春季创作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 翻译: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俄国文学研究专号 《我走过的道路》茅盾生前写下的回忆录,记述了他前半生50多年的风风雨雨,为政治、社会、文化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主要文学成绩: 1、 1927—1928:处女作《幻灭》。第一次使用“茅盾”作笔名。 2、1928年7月—1930年4月旅日期间: 《虹》(1929)短篇集《野蔷薇》《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红叶》、论文《从牯岭到东京》等。 3、30年4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 《虹》、《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长篇《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5、抗战胜利后写剧本《清明前后》。 6、建国后担任作协主席、文化部长等职,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基本停止文学创作活动。遗愿设立茅盾文学奖,三年一届:现实主义、长篇(13万字) 人物轶事 志在鸿鹄 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