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1-5地震折射波法.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课件】1-5地震折射波法

5.2 资料处理解释 * 5 地震折射波法 地震折射波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勘探方法,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 1. 浅层地层起伏变化 2. 速度横向变化资料 3. 潜水面的变化资料, 4. 表层速度和低速带起伏变化资料 (用于反射波法勘探静校正)。 5.1 资料采集 5.1.1 折射波法的观测系统 1. 折射波法完整对比观测系统 追踪单一界面; 追踪多层界面 2. 不完整对比观测系统 图1.5.4 扇形观测系统 3.非纵测线观测系统 盐丘的波速高于围岩,凡经过盐丘的折射波到达地面观测点的正常时间都比没有经过盐丘的折射波要早,即超前,根据重叠的扇形排列观测系统发现的超前,可以圈出高速波的地质体 5.1.2 激发与接收 1.激发 折射波的激发方式与反射波法基本一致,对于工程地震勘探而言,最常用的就是锤击和炸药震源两种 2.接收 折射波的接收与反射波法相比,略有不同。主要有: ①观测系统。应取得直达波资料;考虑到折射波的盲区,炮点与接收排列之间有一定的偏移距(经验公式:目的层深度的两倍)。 ②道和道距:折射波法勘探中一般采用单个检波器作为一道接收,而不搞组合检波,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不需要考虑压制面波干扰问题,因为目前所考虑的折射波仅仅只是首波,即是最先到达的波。 资料处理和解释 (1)地震记录进行波的对比分析,从中识别并提取有效波的初至时 间、绘制相应的时距曲线; (2)选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解释工作。 定性解释 根据已知的地质情况和时距曲线特征,判别地下折射界面的数量及其大致产状,是否有断层或其它局部地质体存在等,为选定定量解释方法提供依据。 定量解释: 根据定性解释的结果选用相应的数学方法或作图方法求取各折射面的埋深和形态参数。 定性与定量解释是一相互交替和重复的过程。根据最终的解释结果构制推断地质图等成果图件,并编写成果报告。 折射波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流程框图 折射波时距曲线的绘制 要进行定量解释,必须先绘制时距曲线。 时距曲线的检查 (1)互换时间的相等性 如图 (a)所示。 (2)时距曲线的平行性 如图 (b)所示。 (3)动力学标志 根据振幅、频率及波形的变化是判断一个新波到达的重要判据。 5.2.2.1 常见地质构造现象的时距曲线 1.透镜体和尖灭层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2.直立构造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2.直立构造的折射波时距曲线 当两侧时距曲线的“脱节”时间?t 清晰时,可求出阶梯的高?h 。 5.2.2.2 单支时距曲线的解释 t0 法 求 折 射 界 面 示 意 图 (1.5.7) 定义互换时为T: (1.5.8) 2. 相遇时距曲线的t0法 方法原理: 剖面上任取一点D,则在两条时距曲线 上可分别得到其对应的走时t1 和 t2 t0(x)=t1 +t2 -T=t1 -△t ?(x)= t 1 – t 2+T= t1 + △t 如何构制?(x)曲线? 由t0(x)及?(x)的 表达式得: 由此可知: t0(x)与?(x)曲线关于t 1 对称。 实测折射波时距曲线及其解释结果 应用实例介绍1:地划分出潜水面和基岩界面 图为青海某地的一个实测剖面,采用多重相遇观测系统,道间距10m,经时距曲线绘制和常规解释后,较好地划分出潜水面和基岩界面。 图为福建省福宁高速公路某隧道折射波法地震剖面解释图。 纵测线折射波法地震剖面解释图 应用实例介绍2:探测风化层厚度及隐伏地质构造 该工区地表为凝灰岩强风化或全风化产物,波速V3≤3000m/s;基岩为凝灰岩,波速V3≥3800m/s。风化层与基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波速差异,其界面是一个良好的折射面,有利于折射波法工作的开展。工作时采用追逐相遇观测系统,道间距△X=2m,偏移距Xmin=46m,排列长度L=46m;定量解释采用t0差数时距曲线法,有效速度Ve用交点法求得。从解释图上可看出,采用折射波法能较好地解决隧道风化层厚度及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等地质问题。 地 震 解 释 图 剖 面 图 此区表层江水波速为V1=1450-1500m/s;水下砂砾石层波速V2=1500-2500m/s;基岩为白垩系砾岩或砂岩,砂岩波速V3≥2900m/s,砾岩波速V3=5000-5800m/s。 由于基岩面是一个良好的折射面且起伏不大,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由图中明显看出,测线中部基岩隆起,右侧有深槽,后经钻孔和全线施工开挖证明,精度较好。 应用实例介绍3: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面高程 图为葛洲坝水利枢纽围堰测区的一条地震解释剖面图。 * *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