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形内角和》研课手记
《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6期发表
作者:仲海峰
单位:海安县教研室
邮编:226600
?
【内容提要】对“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研讨,焦点比较多地集中在1.“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都预先知道,因此没有太多的探究欲望;2.即便进行探究,也大多浮于形式,“测量求和”因无法消除误差只能是走过场,“折拼”等方法只是先前看过书的一两位学生表演。3.无论哪种方法,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误差,都使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腰杆不硬”,不足以让人信服。本文紧扣1、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学生的真正起点是什么?2、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3、加入探究兴趣有了,探究的方法出不来咋办?4、几种验证方法都存在误差,误差对结论的影响不可避免。我们将如何处理?这四个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问题 起点 兴趣 探究 误差 严密
?
对于《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很多老师都将“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然而上完课后大多老师都有类似的感受:1.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都预先知道,他们往往没有探究的欲望;2.即便学生配合老师,硬着头皮探究,其探究也只是浮于表面,探究方法仅仅局限于少数同学告知的“测量求和”。至于“折”、“拼”等方法也只是先看了书的一两位学生表演,对更多的学生而言仅仅是由老师“告知”变为学生“教给”而已;3.无论哪种方法,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总使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腰杆不硬”,不足以让人信服。
带着问题上路
1、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学生的真正起点是什么?
2、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加入探究兴趣有了,探究的方法出不来咋办?
4、几种验证方法都存在误差,误差对结论的影响不可避免。我们将如何处理?
针对四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上课、观课,说课、议课以及网上沙龙等系列活动。对1、3两个问题大伙儿基本达成了共识。
1、关于三角形内角和,学生的真正起点是什么?
大家认为学生只是知道了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他们只是听到并接受了这样一个信息而已。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应是本节课将要解决的。
3、如果探究兴趣有了,探究的方法出不来咋办?
答:当学生想不到“量”这种方法时——紧扣“内角和”这个词逐步、分层突破。先用红笔圈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中的“内角和”,提问: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哪儿?(继续停顿等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还想不到,不妨提问:要知道三个内角“度数”的和,要用到什么工具?怎么办?
如果学生想不到“撕”这种方法时——采用“说半句留半句”的策略,将“180度”与“平角”链接起来。先用红笔圈出“180度”,提问:我们前面学过180度的角又叫做——平角。平角什么样子?判断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就可以将三角形三个内角——放在一起,看它们能不能拼成——手势表示平角的形状。
如果还想学生中有更多的方法——小组合作则是最好的方法。
还留下了两个问题:
2、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几种验证方法都存在误差,误差对结论的影响不可避免。我们将如何处理?
对此两个问题我翻阅了一些书籍,看了不少课堂录像。在此介绍三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导入:
仲广群老师:
这是大家熟悉的直角三角尺,它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再看看这把三角尺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将两把尺各自的三个内角和加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三角尺只是个特例,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动手验证验证?
徐卫国老师:
课件出示:三角形
这是一个——三角形。
对,一个会变的三角形。
演示:将三角形变得高而瘦。
想象一下:三角形最高会是什么样子?这三个角大概分别是多少度?(记录下学生猜测数据)
演示:将三角形变得矮而胖。
再想象一下:三角形最矮又会是什么样子?猜猜三个角大概多少度?(记录下学生猜测数据)
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联系?
配合教师提问演示:这个三角形不高也不矮,它的三个角的度数和可能是多少度呢?
许卫兵老师:
前两天,学校有两块三角形的玻璃被一位同学不小心打坏了,分别留下了这样两块玻璃片。你能猜想到它们原来的模样吗?在纸上画下来。
这样通过画图让学生体会:三角形两个角确定后,第三个角也就确定了。对于这个三角形而言,三个确定的角相加的和是确定的。这个确定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操作、探究,课堂由此展开。
应该说,三个导入各具风格。仲特的导入体现了他对学生真正起点把握基础上简单、直接;徐特则让孩子经过从有限到无限再到有限的猜想、验证自然进入研究的状态;而许特的导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孩子在“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