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龋病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案幻灯片学习资料

(二)牙本质龋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镜)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牙本质龋 A B C A:透明层;B:脱矿层;C:细菌侵入层 牙本质龋(光镜,磨片) III:脱矿层; II:透明层; I:脂肪变性层 I II III 牙本质龋 A:细菌侵入层;B:坏死崩解层 B A 牙本质龋(光镜,切片): 细菌侵入层中的横向裂隙(箭头) 牙本质龋切片 细菌侵入层中的液化坏死灶(箭头) 3、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1955年由Schatz提出:蛋白酶将有机物分解,同时产生螯合作用的有机酸,枸橼酸、乳酸等。与牙中的钙盐结合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导致脱矿,使牙体组织破坏形成龋病。 龋病的发病机制 但是这一学说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有力的根据,引起病变的螯合剂和蛋白酶都有待证实。 4、三联因素学说 60年代,三联因素学说---细菌、食物、宿主。 70年代,四联因素学说---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龋病的发病机制 60年代初,KEYES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以补充,提出了三联因素学说。其基本论点是: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宿主三个主要因素互相作用产生的。 (三联因素) B:细菌 F:食物 H:宿主 B F H 龋 龋病病因 B F H T B:细菌 F:食物 H:宿主 T:时间 龋 四联因素学说 细菌和菌斑——变形链球菌 (致龋菌黏附于牙面) 食物——蔗糖 (超强的致龋能力) 宿主——易感牙 (牙的位置、形态、结构都 与龋病有关) 时间(时间的力量) 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唾液 糖蛋白形 成 的基质和细菌构成。 细菌: 变形链球菌的致龋力最强 菌斑 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构成: 组织学上-基底层: 唾液糖蛋白(获得性薄膜) 中间层: 表层 : 球菌、杆菌、丝状菌、细菌残渣、脱落上皮细胞 致密微生物层(球菌) 菌斑体部(丝状菌、球菌、短杆菌) 体积上-细菌:60~70% 基质等:30~40% 重量上- 水 :80% 固体物质:20 % 形成: 不溶性 细胞外多糖 葡糖基转移酶 变形链球菌为主 促进细菌粘附聚集 蔗糖 牙面 唾液糖蛋白 获得性薄膜 1~2h 菌落 菌斑 分类 部位: 窝沟龋 平滑面龋 颈部龋 组织: 釉质龋 牙本质龋 牙骨质龋 速度: 急性龋 慢性龋 静止龋 深度: I 釉质内 II 牙本质浅层 III 牙本质深层(牙髓-) IV 牙本质深层(牙髓+) V 残冠残根 龋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一)釉质龋 1.平滑面龋 2.窝沟龋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磨片) A B C D A:透明层 B:暗层 C:病损体部 D:表层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磨片) A B C D A:透明层 B:暗层 C:病损体部 D:表层 A B C D A:透明层 B:暗层 C:病损体部 D:表层 光镜下釉质早期龋形成四层改变的原理 釉质早期龋 (三角形病损)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显微放射摄影) 病损体部脱矿最严重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偏光显微镜) 釉质早期龋 (光镜磨片) 釉质早期龋 (显微放射摄影) A B A:表层 B:病损体部(生长线明显) 釉质早期龋 显微放射摄影 偏光显微镜 釉质早期龋牙齿表面扫描电镜 病损区晶体破坏 A A B A:周缘晶体破坏 B:晶体中央溶解 病损呈三角形改变,尖向釉牙本质界,底向表面: 透明层:病损最前沿,晶体 开始脱矿,孔隙容积1% 暗层:脱矿加重,孔隙容积2%~4%, 有再矿化 病损体部:脱矿最重,孔隙 容积5%~25% 表层:因再矿化而相对完整,孔隙容积5% 釉质早期平滑面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