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 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 学习目标 1.说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解释老年帕金森病,并叙述其主要临床表现 3.简述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 定义: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急性脑血管疾病称为卒中,我国脑卒中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 分类: 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塞 出血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概述 定义:脑血栓形成指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因急性供血不足或血液中断而发生相应区域缺血、缺氧或坏死,产生其神经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好发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 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粘滞性增高等。 发病机制: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基础,动脉硬化等因素使管壁变得粗糙,在血液粘滞性增高、血液缓慢、血压下降等因素使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粘附、聚集形成血栓,血栓逐渐扩大使动脉狭窄,当狭窄未达80%以上并且有侧支循环代偿时,可不出现临床症状。 三、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最常影响的是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脑桥支。 好发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 前驱症状:发病前约有1/4~1/2的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或有头昏、头痛、眩晕、短暂记忆障碍、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4.临床特点:多在安静状态或睡眠时发病,表现为睡前正常,次晨起床时发现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情况下神志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多无剧烈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和脑膜刺激征,症状多于数小时或2-3天达高峰。 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及“三偏”症状。 椎-基底动脉主干血栓形成:眩晕、呕吐、瞳孔小、四肢瘫、共济失调、昏迷和高热等,病情危重。 四、诊断 临床特点: 60岁以上,有吸烟、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常于休息时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与体征,症状多在几小时或几天时间达高峰,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无颅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征的表现。 主要辅助检查: 脑脊液:大多正常; CT检查:为首选检查。24~48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较早发现梗死灶,特别是对脑干和小脑的病灶。 排除其它疾病。 五、防治措施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保证营养。 调整血压,防止并发症。如收缩压超过220mmHg或舒张压超过120mmHg时,应谨慎进行降压治疗。 2、防止和治疗脑水肿: 避免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应用甘露醇及速尿。 3、改善微循环,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 溶栓治疗: 适应证:发病后6小时内无出血及出血倾向,无严重高血压及合并症。 溶栓药物:尿激酶、蛇毒类溶栓剂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 注意事项: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1.抗凝治疗 适应证:进行性脑卒中,且CT证明是非出血性脑梗死 禁忌证:严重高血压、有出血倾向、肝肾疾病及年龄过大患者。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聚集: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等,但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3.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 4、加强缺血脑细胞的保护治疗: 神经细胞营养剂、自由基清除剂 5、手术和介入治疗: 大面积血栓形成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 6、康复治疗: 以恢复功能为主 7、预防: 合理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危险因素 一、概述 定义: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高血压并有脑动脉硬化:最常见病因 其它: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出血、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后出血等。 2、发病机制:血压骤升时病变动脉破裂出血 三、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最常在大脑基底节区,有时也可在脑桥和小脑。 2、好发年龄:50-70岁,多有高血压史。 3、前驱症状:常无预感 4、临床特点: 脑出血常在活动时突然发病,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 剧烈头痛、呕吐,常呕出咖啡色液体,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血压明显增高及脑膜刺激征 有局灶性神经受损的体征。 常有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脏损害及泌尿系统感染等。 四、诊断 1、临床特点: 2、主要相关检查: 脑脊液检查:出血6小时后呈血性,压力增高,可确诊。 头颅CT、MRI:可发现高密度出血灶、异常信号。 五、防治措施 急性期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