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春秋.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春秋

二、春秋·隐公元年 [谷梁传]其恶桓,何也?隐将让而桓弒之,则桓恶矣。桓弒而隐让,则隐善矣。善则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 二、春秋·隐公元年 [译文]:为什么要显露出桓公的坏呢?隐公将要让位给桓公,桓公却杀了他,隐将让而桓弒之,就显出桓公的坏了。桓公弑兄,隐公谦让,就是隐公好。隐公好,又认为他不对,是为什么呢?《春秋》经崇尚礼义而不崇尚小恩小惠,伸张正义而不伸张邪恶。孝子显扬父亲的美名,不能显扬父亲的坏名声。惠公想把君位给桓公,是不对的,是邪恶的。 二、春秋·隐公元年 [谷梁传] 虽然,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恶也。 二、春秋·隐公元年 [译文]:虽然这样,他既然战胜了邪恶的想法把君位给了隐公,隐公已经探测到父亲的邪恶想法,却还把君位让给桓公,这就铸成了父亲的恶名。 二、春秋·隐公元年 [谷梁传] 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君,已废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隐者,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二、春秋·隐公元年 [译文]:兄弟是天然的亲属关系。做儿子的从父亲那接受一切,如同当诸侯的从君王那里接受一切,隐公废弃了兄弟的长幼的顺序,忘记了君父,来行小恩小惠,这叫小德。像隐公这样的人,可算是轻视君位的人,至于说履行正义之道,还没有做到。 三、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三、子产不毁乡校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三、子产不毁乡校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三、子产不毁乡校 [译文]: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三、子产不毁乡校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三、子产不毁乡校 [译文]: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三、子产不毁乡校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三、子产不毁乡校——子产图像 第五节 《春秋》 一、“《春秋》三传”简介 (一)、《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亦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 “《春秋》三传” 1、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2、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3、谷梁赤《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二)、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二)、公羊高《春秋公羊传》 (二)、谷梁赤《春秋谷梁传》 (三)、“素王、素臣” 《春秋左氏传序》:“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臣。”素王:孔子;素臣:左丘明。 (三)、素王:孔子 (三)、素臣:左丘明 (四)、《春秋》五例:“春秋笔法”的基本内涵 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故发传之体有三,而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之类是也。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谋曰“及”之类是也。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避,璧假许田之类是也。四曰尽而不汙,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亡,欲盖而章,书齐豹“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 1、“微而显”: “辞微而义显”,即用词不多而含义明显 。 如《春秋》成公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迎)女。……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这里,称“叔孙侨如”,叔孙是氏族名,因侨如奉君命出使,为了尊重君命,所以称族名叔孙。下文称侨如,不称氏族名,因侨如迎接夫人归来,为了尊重夫人,所以舍去族名只称侨如。表面上看,这只是称呼言辞的细微变化,但在这种变化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