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6.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肌梗死-6

实战心电图 最后诊断: 前间壁心梗 实战心电图 最后诊断: 下壁心梗 实战心电图 最后诊断: 前壁心梗 实战心电图 最后诊断: 前壁心梗 实战心电图 最后诊断: 正后壁心梗 * * 心 肌 梗 死 心电图表现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脉产生血栓或痉挛导致血流中断,造成远端的部分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称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的概念 冠脉内血栓形成 缺血、损伤、坏死 影响心脏电位变化 电学变化 特征性图形 具有诊断意义 部位、范围、分期 一、心肌梗死与心电图的变化 动 物 实 验 心肌缺血 T波改变 可逆过程 心肌损伤 ST段改变 可逆过程 心肌坏死 Q波形成 不可逆 二、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改变 坏死性改变 病理性Q波 损伤性改变 S-T段抬高 缺血性改变 倒置的T波 正常区域 缺血区域 损伤区域 坏死区域 向量方向 形成机制 坏死 损伤 缺血 形成机制-Q波 坏死区 向量方向 (一)病理性Q波   在心电图坏死区域可以记录到病理性Q波或者QS波。 宽度:>0.04″ 深度:>1/4 R 意义:表明坏死厚度已达心肌厚度50%以上,面积的直径达2~2.5cm以上。 形成机制-Q波 坏死区 无向量 向量方向 (一)病理性Q波   在坏死区域由于无向量形成,故成为空白带,而其他部位的除极向量最后综合的结果,指向坏死区的相反方向。 形成机制-ST段 损伤区 向量方向   在心肌梗死时,ST段表现为弓背向上的抬高,其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 1.舒张期损伤电流 2.收缩期损伤电流 3.除极波受阻学说 (二)损伤性ST段 舒张期 损伤电流 主要改变: 由于心肌损伤,使原有的T-P段(基线)离开原有位置而下降。 收缩期 损伤电流 主要改变: 由于心肌损伤,除极时正常心肌完全除极,而损伤心肌则保留部分极化状态。 除极波 受阻学说 主要改变: 心肌除极时,由内膜向外膜进行,由于外膜下心肌损伤并阻滞而不能除极,故出现电位差。 ST段抬高的几种形态 早期:表现为心内膜下缺血,T波直立高尖对称。 晚期:表现为心肌全层缺血,T波倒置。 (三)心肌梗死时T波的改变 总结 典型心电图改变 心肌坏死 心肌损伤 心肌缺血   类型     向 量    图 形 背向坏死区 指向损伤区 背向缺血区 病理性Q波 S-T段抬高 T直立、倒置 三、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 冠状动脉血供 左冠脉 右冠脉 前降支 回旋支   心室前壁、前间壁、心尖部、 下侧壁、二尖瓣前乳头肌。   高侧壁、膈面、左心房、可累及房室结。   膈面、后间隔、右心室、窦房结及房室结。 冠状动脉血供总结 冠状动脉  梗死部位 出现梗死图形的导联 前间壁 V1、V2、(V3) 前壁(局限) V3、V4、V5 前侧壁 V5、V6、Ⅰ、aVL 高侧壁 Ⅰ、aVL 下 壁 Ⅱ、Ⅲ、aVF 正后壁 V7、V8、V9、 广泛前壁 V1~V6、(Ⅰ、aVL) 广泛前壁+下壁 V1~V6、Ⅰ、Ⅱ、Ⅲ、aVL、aVF 四、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 *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