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第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控制第七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曲延滨 第7章 基于DSP技术的交流伺服运动控制系统 7.1 运动控制系统常用DSP简介 TI公司多年来不断发展,开发了一个庞大的DSP家族-TMS320家族,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系列: TMS320C2000系列,包括C20x、C24x、C24xx、C28x等,该系列产品主要用于数字控制系统。 TMS320C5000系列,包括C54x、C55x等,该系列主要用于低功耗、便携式的无线终端产品。 TMS320C6000系列,包括C62x、C67x、C64x等,该系列产品主要用于高性能复杂的通讯系统或者其它一些高端应用,如图像处理等。 001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在DSP领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DSP主要分为三个系列:56F8000系列、56F8300系列、MSC711x系列。 56F8000系列是采用Freescale 56800/E核的数字信号控制器(DSC)系列中最新的针对低成本应用的器件。 56F8300系列是采用Freescale 56800E核的24位定点DSP。该系列DSP同样适用于工业、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汽车电子产品。 MSC711x系列DSP将Freescale基于StarCore技术的DSP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网络、VoIP和基带应用领域,以及安全、医疗、工业、仪器仪表、图像和多功能机器等常规应用领域。 002 ADI 公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ADSP21xx系列和Blackfin系列、ADSP21xxx系列以及虎鲨TS101。 ADSP21xx系列和Blackfin系列的DSP是定点DSP,数据格式为16为定点数。 ADSP21xxx系列为浮点DSP,数据格式为32位浮点数。 最新推出的虎鲨(TigerSHARC)TS101性能远远超过了前两者。 其中ADSP21xx系列数字信号处理器以ADSP-2171为内核,主要用于调制解调器、PC多媒体播放器、数字蜂窝通讯终端等。 针对电机控制应用领域开发出了专用DSP芯片,主要有ADMCF32x、ADMC330/331、ADMCF340/341和ADMC401等。 003 电机控制常用16位定点DSP芯片内核性能比较 144/LQFP 160/LQFP 144/LQFP 引脚/封装 5V 3.3V 3.3V 供电电压 - 有 有 CAN总线 2K×24 - - ROM/位(程序) - 2K×16 - FLASH/位(引导) - 8K×16 - FLASH/位(数据) - 60K×16 32K×16 FLASH/位(程序) 1K×16 4K×16 RAM/位(数据) 2K×24 2K×16 2.5K×16 RAM/位(程序) 26 80 40 时钟频率/MHz 26 40 40 MIPS 16位定点DSP 16位定点DSP 16位定点DSP 数据 ADMC401 56F807 TMS320LF2407A 性能 004 7.2 基于DSP的伺服系统设计 7.2.1 基于DSP的伺服系统组成 005 7.2.2 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 伺服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 1、系统静态误差。 2、系统速度误差。 3、系统最大跟踪误差。 4、系统最低平稳跟踪角速度。 5、系统最大跟踪角速度。 6、最大角速度。 7、最大角加速度。 006 伺服系统动态性能要求: 1、系统应该是渐近稳定的,并且应有一定的稳定裕量。 2、在典型信号输入下,系统的时域响应特性要满足规定的要求。 3、系统的频域响应特性,通常用波特图表示出来,有时取最大振荡指标、系统的频带宽度等特征量作为评价指标。 4、系统动态过程中的最大误差、过渡时间等特征量。 5、根据系统内部参数的可能变化范围、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范围、系统工作环境条件的变化范围,对系统性能的鲁棒性提出要求。 007 7.2.3 基于DSP的伺服系统的设计步骤 伺服系统的设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分析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系统稳态设计 4、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5、系统的动态设计与数字仿真 008 7.2.4 伺服系统初步设计 (1)负载分析 (2)检测装置设计与选择 009 7.2.5 基于DSP的伺服系统的接口设计 (1)绝对位置检测接口设计 010 (2)正交编码器接口设计 011 012 (3)ADC接口设计 单端输入模式 013 差分输入模式 01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