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TE波FDTD法PML吸收边界-电磁场数值分析论文.doc

二维TE波FDTD法PML吸收边界-电磁场数值分析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维TE波FDTD法PML吸收边界-电磁场数值分析论文

二维TE波FDTD法PML吸收边界 摘要:由于计算空间有限,一段时间后波面会被反射回来,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为了避免反射波的存在,需要在计算边界设置适当的吸收边界。目前最为有效的吸收边界是PML层。 关键词:二维; TE波;PML层 1引言 时域有限差分(F D T D )方法已逐渐成为解决电磁散射和电磁波传输等问题的有力工具。 研究F D T D 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寻求一种理想的吸收边界, 使截断面反射最小。1 9 9 4 年J.P.Berenger 提出了“ 完全匹配层(P M L ) ”这种新边界完全匹配层技术在计算电磁学领域特别是在FEM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在Sacks995年提出的单轴各向异性介质PLM以后的事,此后的发展证明,作为一种新型的边界截断策略,不管是与FDTD的结合,还是用在FEM中,PLM技术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2计算模型 有一个长和宽都为ke=80的矩形介质,在它的周围围上厚度为kp=8的PLM层吸收边界(如图一所示),请编写程序验证电磁波在经过PLM层时完全被吸收(即电磁波没有反射)。 图一模型图 图二左为程序运行结果Ey图右为Hzy图 图三为程序运行结果hz图 3结论:本文的算例证明了PLM作为一种边界处理的有效性,PLM技术也在有关键参数的选取优化问题,这需要研究大量的算例来推出其规律,因而还有很多的工作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z S Sacks,D M Kingsland,R Lee and Jin-Fa Lee.A perfectly matched anisotropic absorber for use as an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J].IEEE Trans.Antennas Propagat.,1995,43(12):1460~1463. [2]A Mitchell,T Aberle,D M Kokotoff and M WAustim An anisotropic PML for use with biaxial media D].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Tech.,1999, 47(3):374~377. [3]班永灵.填充各向异性介质的背腔式微带天线的矢量有限元法分析[D].北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5月. [4]班永灵(1978一),男,河南人,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有限元法(特剐是高阶矢量有限元)、快速扫频技术以及并行计算。 [5]周乐柱(1944一),男,贵州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CIE会士,IEEE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散射、天线、微波器件),通信中的电磁场问题等。 [6]聂在平(1946一),男,陕西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非均匀 介质中的场与渡、移动通信中智能天线技术等。 附录:二维TE波FDTD法PML吸收边界程序 clc,clear ke=80; kp=8; ex=ones(ke+2*kp+1,ke+2*kp+1); e=ones(ke+2*kp+1,ke+2*kp+1); ey=ones(ke+2*kp+1,ke+2*kp+1); hz=ones(ke+2*kp+1,ke+2*kp+1); hzx=ones(ke+2*kp+1,ke+2*kp+1); hzy=ones(ke+2*kp+1,ke+2*kp+1); kc=(ke+2*kp)/2; e0=8.85*10-12; mu0=4*3.14*10-7; pi=3.14; c0=3e8; f=1e9; lambda=c0/f; dx=lambda/10; dy=lambda/10; dt=(dx/2)/c0; sinxm=0.333; sinmxm=sigxm*(mu0/e0); nn=3; T=0; for n=1:1000; T=T+1; hz=hzx+hzy; e=ex+ey; hz(kc,kc)=4*sin(2*pi*f*T*dt); for i=1:(2*kp+ke+1); for j=(kp+1):(ke+kp+1); ex(i,j)=ex(i,j)+dt/(e0*dx)*(hz(i,j)-hz(i,j-1)); end end for i=1:(ke+2*kp+1); for j=2:kp; sinx=sinxm*((kp+2-j)/kp)^nn*2*e0/dt; ex(i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