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克隆载体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基因克隆载体复习

主讲教师:任国领; 基因克隆载体概述;必备条件;3.1 质粒克隆载体;构型:;3、复制特点;(2)迁移作用: 不含tra基因而含bom(oriT)位点的质粒,当宿主细胞存在辅助质粒mob基因产物时,即可打开oriT位点,非结合质粒借助接合质粒tra基因的产物而迁移入受体细胞。这种现象称~;6、显性质粒和隐蔽质粒;Col质粒(产大肠杆菌素) F质粒(引起细胞结合的育性质粒) 降解毒物的降解质粒 Ti质粒 隐蔽质粒 蓝藻内源质粒 ;1、能进行有效复制——复制起始位点(最好是多拷贝) 复制子由复制起点、复制区、复制终点组成。 是能够进行独立复制的一种遗传因子。 每一个复制子都含有一个特定的RNA聚合酶结合的序列和DNA复制起始部位,即开始复制的复制区。;;3.1 质粒克隆载体;4、分子尽可能小(转化率高), >15kb转化率↓↓;1、pBR322构建 目标是缩小基因组的体积,移去一些对基因克隆载体无关紧要的DNA片段,限制酶识别位点。 质粒载体命名法则 “pBR322” p:质粒(plasmid ) BR:两位主要构建者 322:实验编号; ColE1 松驰型 ,筛选系统复杂。 衍生的pMB1为出发质粒(松弛型复制起始位点,但缺较好的选择标记基因和克隆位点)。 pSC101(最早用于DNA克隆的载体),严紧型,含有Tcr 基因。;;; ;(3)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3.1 质粒克隆载体;pUC包括四个组成部分:;; 含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调节因子和 β-半乳糖苷酶的N端146残基(α-肽) 合成有活性的 基因(lac Z`)的质粒载体引入可编 β-半乳糖苷酶 码C端部分残基的宿主(与Lac Z`互补 的大肠杆菌) 在含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和 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 蓝色菌落 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在N端α-肽的编码区插入MCS 不影响lac Z`基因功能 插入外源DNA 灭活lac Z`基因 白色菌落;;pUC质粒载体的优点;测序方便;TA克隆载体——针对PCR产物的克隆 原理 PCR产物在Taq酶的非模板依赖活性作用下,于3`端加一非配对的A。 故可研制一种线性载体,其5`端各带一不配对T,可直接与PCR产物以TA连接进行克隆,即TA克隆。;TA载体的再生方法 (1)克隆载体线性化 (2)克隆载体末端补平反应 (3)克隆载体末端加T反应 注:再生后的TA载体,原线性化的酶切位点消失;知识回顾;3.2 病毒(噬菌体)克隆载体;生活周期 ;溶源周期 ;一、λ噬菌体克隆载体;2、λ噬菌体基因组有基因61个以上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56种 4、 λ噬菌体的生长途径 溶菌生长途径 溶源生长途径 5、λDNA 的复制模型 ?复制 滚环式复制 ;进入溶原状态时,只有少量基因表达,包括编码阻遏物的cI基因(抑制裂解基因的表达),正向调控自身基因的表达;int基因的表达(整合到基因组)。; 研究E.coliDNA复制时,采用3H标记的T ,经放射自显影和电子显微镜拍照,展示了“θ”形结构而得名。;滚环复制过程; DNA聚合酶以(-)链环为模板,从(+)链的3’-OH端共价延伸,合成子代(+)链DNA。; (4)DNA聚合酶以延伸的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双链DNA。; (5) 连接各岗崎片段,子代DNA形成线状或环状。;3.2 病毒(噬菌体)克隆载体; 1、λ噬菌体是一种温和噬菌体 对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感染性,以原噬菌体的形式长期潜伏在溶原细胞里,容易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转入溶菌生长途径,进行大量繁殖。 2、能承载较大的外源DNA片段 λDNA头部可包装约36.4~51kb(自身的75%~105%),且约有20kb λDNA可缺失(生长非必需) 3、在λDNA上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策略: 切去部分非必需区; 删掉多余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插入选择性标记基因; 建立体外包装系统。 ; 2、在λDNA的非必需区内插入选择标记基因 (1)取代red和gam基因 外源DNA取代 获Spi-表型 在P2噬菌体溶原性细胞中能生长 野生型λ噬菌体(Spi+表型) 在P2噬菌体溶原性细胞中不能生长 局限性:只能以P2噬菌体溶原细胞作为受体 (2)最常用的筛选标记:Lac Z基因;3、建立重组λDNA分子体外包装系统 体外重组DNA分子必须经体外包装成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