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发酵工程技术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发酵工程技术概论

三、补料分批发酵 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 间歇或连续补加新鲜培养基,使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法。 应用广泛,用于氨基酸、抗生素等工业 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与分批发酵相比 延长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时间 可避免在分批培养过程中因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的状况 达到高浓度细胞培养 稀释有毒代谢产物 优点:与连续发酵相比 因为操作时间有限,降低了染菌,避免了遗传不稳定性 最终产物浓度较高,有利于产物的分离 使用范围广,在生产次级代谢产物和细胞高浓度培养中普遍采用。 缺点: 由于没有物料取出,产物的积累最终导致生产速率的下降 由于物料的加入增加了染菌机会 第五节 发酵工艺控制 一、培养基的影响及其控制 碳源:占菌体干物质的50%以上是碳 主要功能:提供能源、菌体成分、产物碳架 来源:糖类、脂肪、有机酸、碳氢化合物 速效碳源:如葡萄糖,能较迅速的参与代谢、合成菌体和产 生能量,并产生分解产物,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但有的分解 代谢产物对产物的合成可能产生阻遏作用; 迟效碳源:如淀粉、乳糖、油脂等,被菌体缓慢利用,有利 于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特别有利于延长抗生素的分泌期, 为许多微生物药物的发酵所采用。 氮源:占菌体干物质的10% 主要功能:构成细胞物质、构成蛋白质等产物的成分 来源:无机氮源、有机氮源(速效氮源氨基酸、玉米浆、迟 效氮源黄豆饼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 速效氮源:如氨基酸、玉米浆等,有利于菌体的生长; 迟效氮源:如黄豆饼粉、花生饼粉等,有利于代谢代谢产物 的形成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主要功能: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S、P)、作为酶的组成 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镁、铁、锌、钙、磷等) 、调节细胞 的渗透压(NaCl、KCl等)和pH,参与产物的合成 水:物质溶解和生化反应的基础 功能: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参加一些代谢反应、良好溶剂 和热导体 二、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1.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 (1)生物热: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与培 养基成分、培养时间、呼吸强度有关 (2)搅拌热:搅拌器转动引起的液体之间和液体与设备之 间摩擦所产生的产生的热量 (3)蒸发热:水分蒸发所需热能 (4)辐射热:罐内外气温差使热能向大气辐射的热量 2. 温度的选择与控制 (1)最适发酵温度的选择: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生产温度 变温发酵,如青霉素发酵 30℃5h---25℃35h---20℃85h--- 25℃40h---放罐;青霉素产量比25℃恒温发酵高14.7% (2)温度控制 一般不需加热,冷却水(冷冻盐水)通过夹层循环冷却 三、溶氧的影响及其控制 1.溶氧的影响 最适氧浓度:菌体生长或产物合成最适浓度范围 临界氧浓度: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 2.发酵过程的溶氧变化 溶氧异常下降(污染好气杂菌,菌体代谢异常,设备故障) 溶氧异常升高(污染噬菌体,菌体代谢异常) 生物制药 第七章 发酵工程技术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优良菌种的选育 第三节 发酵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发酵方式 第五节 发酵工艺控制 第六节 发酵产物的提取 第七节 发酵设备 第八节 基因工程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第九节 发酵工程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 概述 一、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又称微生物工程: 通过微生物完整的细胞自催化完成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微生物既能正常生长又能过量积累目的产物,提供工业产品。 包括: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酶制剂、蛋白质、基因工程药物、核酸类物质等。 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产品为什么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这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特点有什么关系? 某些微生物因争夺生存环境或营养物,会产生抗生素将其他种类的微生物杀死。 微生物会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将营养物质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多肽或氨基酸、葡萄糖。 微生物细胞会通过合成或分解代谢生产它必需的一些物质,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等。 二、发酵工程发展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天然发酵阶段:发酵技术开始于家庭小制作,传统的酿酒、制酱等。技术进步缓慢,完全是经验式的,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1675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法国巴斯德在1857~1876持续研究发酵作用。 第二阶段---传统发酵工业阶段:开始了解发酵现象的本质,采用开放式的发酵方式,生产过程及设备较为简单,规模不大。1900~1940人工控制微生物发酵过程(纯培养阶段),新产品酵母、甘油、乳酸、柠檬酸、丙酮和丁醇(第一个工业发酵产品) 第三阶段---现代发酵工业阶段:通气搅拌技术阶段(深层通气培养法),技术要求高、发展速度快;生产规模大;菌种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新产品、新技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