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我所欲也》学案
《鱼我所欲也》学案
课题 《鱼我所欲也》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备课组 语文组 不 审批 教导处 学习目标 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比喻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4、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学习重点 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1、作者档案:
2、积累下列实词:
【得兼】 【有甚于】 【苟得】 【恶】
【患】 【如使】 【何不用也】
【则】 【由是】 【是故】 【非独】 【是心】 【贤者】 【丧】 【箪】 【豆】 【羹】 【呼】【尔】 【蹴】 【不屑】 【万钟】 【何加】 【奉】 【已】
【本心】 【义】
3、一词多义
(1)为:今为( )宫室之美而为( )之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2)得: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4)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①之:呼尔而与之( ) 为宫室之美( )
②而:呼尔而与之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③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二)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1)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2)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主旨?
(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一)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思路点拨:首先运用了( )论证,从( )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避”的思想。然后再从( )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 )超过了( ),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里运用了()论证,论证了( ),所以在( )和( )发生矛盾冲突时,应( )。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从( )面进行( )论证,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 ”)的人。“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是若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
( )、( )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 ),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文章陡然一转,从()面举例,与前者( ),指出一些显贵的人(“ ”)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 )“是亦不可以已乎”,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 )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然后用三个( )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向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这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应该停止吗?
总之,人要做到“舍生取义”,要有( );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 ”),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3.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有什么作用?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 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么?
4.文中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5.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7.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习题1.doc.doc
- 《圯上敬履》教学案.doc
- 《堂吉诃德》导学案.doc
- 《墙上的斑点》ppt课件.ppt
- 《多一些宽容》习题1.doc.doc
- 《外婆的手纹》《晋祠》期末复习.doc
- 《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步试题.doc
-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 《多一些宽容》习题2.doc.doc
- 《奕喻》ppt课件.ppt
- 信息技术类电子商务服务合同 .pdf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pdf
- 一次性手术铺单使用 .pdf
- 慢语文理念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pdf
- 2024PEP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4 Plants around us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pdf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五套) .pdf
-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pdf
- 13J40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docx
- 05SJ806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建筑专业).docx
- 04J602-1 实腹钢门窗(32系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