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民情民俗.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冈民情民俗

武冈民情民俗散布在武冈地区的音乐、舞蹈、曲艺、戏剧等民间艺术之花,形式多样,风采各别,在群众中流传已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群众喜闻乐见。歌调、音乐1、“平腔山歌”:全县流行,通俗易懂,易学易唱,声调清晰开朗,婉转幽雅,有独唱、对唱。也有不少反映追求男女正当爱情或谴责婚姻制度的不合理。2、“开荒锣鼓歌”:又叫生产歌,约在清光绪年间来自新化,流行在武冈部分地区,音调高亢,也可说是高腔山歌,由一人身挂锣鼓敲击,边打边唱,众人帮腔,时候不同,唱词各异。3、“民歌”:较流行,音调较低沉压抑、悲愤,大都出自妇女,有“童养媳歌”、“妈妈磨媳”、“嫂嫂磨姑浪”、“娘送女”、“出嫁歌”。也有男唱的“长工歌”、“挖煤歌”等。4、“风俗音乐”、“朝香歌”,又叫拜香歌,流行市部分地区,每当七八月之间,集队化妆赴“南岳”朝香,九月间,大都上“云山”朝拜,且行且唱的叫“行香歌”,边唱边拜的叫“拜香歌”。有的还在途中踩“八卦图”,音调有高有低,拖腔,似婉转黄鹂。5、“民间乐器”:喜庆婚丧,有唢呐狂奏的,一支叫单鸣响,二支的喊双鸣响。有伴打击乐器合奏的,极热闹。6、“劳动号子”:是劳动者在劳动中集中齐心合力的号歌。一唱众和,音强有力,既鼓舞劳动热情,又歌颂吉祥,分别有“打桩号子”、“上梁号子”。民间舞蹈“耍马灯”。是一种热闹雄壮的民舞,化妆穆桂英挂帅、杨宗保为先行,率焦赞、孟良、五郎、六郎、八姐、九妹等杨家将、刀枪剑戟、战鼓齐鸣、马随旗舞、马嘶人号,显现杨家将英雄豪迈、杀敌爱国的气概。1985年收集在《湖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内。“舞狮”:城乡都有,狮勇人健、机智灵活,有一人纵跳逗狮的,也有化妆旁狮戏舞的,耍高空,耍平地,舞姿多样。加之舞耙弄棍,挥拳耍刀,极健康。其它还有“蚌壳舞”、“洒扇舞”、“纸船舞”、“高脚舞”、“宗教歌舞”、“板凳龙”等。曲艺、说唱1、“呤呤锣”:原是城镇内养济院所唱的一种简便易唱的歌曲,一人领唱众和唱,最便于反映现实,颇热闹。2、“渔鼓”:一人抱筒搭钞子,伴胡琴,又说又唱又打,有“衡阳渔鼓”、“长沙渔鼓”、“本地渔鼓”。打的有“八仙图”、“三打府”、“瓦车篷”、“三打玉林班”、“双钗记”、“三门街”、“双珠凤”、“凤凰记”、“鹦歌记”、“丝带记”、“卖花”、“卖水记”等。3、“莲花闹”:又叫莲花落。执竹板边打边唱,也有一唱众和的,唱词多属顺口溜。4、“弹词”:唱本有“西游记”、“封神榜”、“粉装楼’’、“征东’’、“征西’’、“五虎平西、平南’’等,小段子有“陶澍访江南”、“刘宗举访苏州”、“彭玉麟访广东”、“赵光朝访长雨花亭、华容”、“嘉庆访山西桂花城”、“一、二、三……十梅图”、“珍珠塔”、“宝川记”、“卖油郎”、“周元抬亲”、“蔡公三犁田”等,一人唱伴“月琴”,三人唱加“渔鼓”、“板”、“半边义”。唱腔有慢板、快板、悲腔、神腔。其它还有“送春牛”、“唱土地”、“劝世文”、“讲圣谕”。曲调1、“曲调”:有原始的民间小调、阳戏、丝弦、花鼓曲调等,常唱的民间小调有“十月看花”、“十月古人”、“阳雀啼”、“拜新年”、“白牡丹”、“十双果子”、“十双鞋子”、“打牙牌”、“小四景”、“四季相思”、“九连环”、“孟姜女”、“倒铁”、“观花灯”、“小放牛”、“阴告状”、“送官花”等。2、“阳戏曲调”:有“打四门”、“五更留郎”、“卖杂货”、“表妹送表哥”、“瓜子红”、“卖饺子”、“磨豆腐”、“绣花调”、“鲜花调”等。3、“丝弦曲调”:为城镇少数丝弦爱好者所有,老艺人首推李国珍,弹唱俱全,人称绝技。其徒杨瑞祥,亦善弹唱,自诩为“文人雅奏”。曲调达50余个,乐器以扬琴、琵琶、三弦、大筒、胡琴为主,有“西官词”、“摘葡萄”、“独对花灯”、“四季相思”、“鸳鸯自叹”、“渔家乐”、“雨夹雪”、“八板头”、“越调”、“银钮丝”、“浪淘沙”、“打扫街”、“小冤家”等,唱腔幽雅,有武冈丝弦独特风味。4、“花鼓曲调”:有“双川调”、“神缸调”、“绣麒麟”、“对口淮调”、“扬州调”、“山川、四川、哀川、岳川”、“闹五更”、“晚对花”、“北数、南数、诉板”等,实与阳戏混同。戏剧1、“武冈阳戏”:起源大概在清末民初,专业艺人不多,大都临时搭班,农闲凑合外出演戏,春来回家生产,后为巫师继承掌握,作为人家“酬愿”(又喊还愿)。招客演唱的工具,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但是有一定的地方色彩。节目有“何氏磨媳”、“赶子牧羊”、“傅公子逃难”、“铁板桥”、“湘子服药”、“刘海戏蝉”、“磨豆腐”、“打草鞋”、“打妻劝夫”、“磨房生子”等70来曲。1956年,武冈文化馆挖掘出63曲,记录成册。“降成风”:通过整理,于1956年11月参加湖南省民间艺术会演,评为优秀节目二等奖。省人民出版社将其印成单行本推广。2、“木偶戏”:群众称观音戏。木偶形象生动,全县原有马坪苏从顺家一台,法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