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4年第2卷第6期 Chemical Propellants Polymeric Materials · 19 ·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李志强,任彦荣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摘 要: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详尽介绍多种重要的微胶 囊制备方法、囊材研制进展、微胶囊释放机理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胶囊;微胶囊化技术;制备;释放机理;前景 中图分类号: O648.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2191(2004)06-0019-05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 化;②加入反应物以引发聚合,在液滴表面形成 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 聚合物膜;③微胶囊从油相或水相中分离。在界 [1] 小容器的技术 。目前可制备1~1000靘的纳米微 面反应制备微胶囊时,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是 胶囊。微胶囊内部装载的物料称为芯材(或称囊心 分散状态。搅拌速度、黏度及乳化剂、稳定剂的 物质),外部包囊的壁膜称为壁材(或称为包囊材 种类与用量对微胶囊的粒度分布、囊壁厚度等也有 料)。 很大影响。作壁材的单体要求均是多官能度的,如 微胶囊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芯材看,可分为 多元胺、多异氰酸酯、多元醇等。反应单体的结 单核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看,可分为单层 构、比例不同,制备的微胶囊性能也不相同。 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组成看,可分为无机 Larionova等将不同量的α-淀粉酶和牛血清蛋白溶 膜和有机膜微胶囊;从透过性看,又可分为不透 解在缓冲液中,加入Span80、环己烷,搅拌乳化, 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称为缓释微胶囊。 再加入含有对苯二酰氯的氯仿溶液,搅拌30min, 微胶囊具有保护物质免受环境影响,降低毒性,掩 洗涤后得微胶囊。 蔽不良味道,控制芯材释放,延长存储期,改变 该法的优点是反应物从液相进入聚合反应区比 物态便于携带和运输,改变物性使不相容的成分均 从固相容易,所以界面反应制备微胶囊适宜于包囊 [2~4] 匀混合,易于降解等功能 ,这些功能使微胶囊 液体,制得的微胶囊致密性较好;在聚合过程中, 技术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NRC公司 分散相和连续相均为提供活性单体的库源,与原位 利用微胶囊技术,于1954年研制成第一代无碳复写 聚合法相比,该法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条件温 [5~6] 纸微胶囊 ,并投放市场,从此,微胶囊技术得 和,在室温下即可进行,而且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到迅速发展。 高;对单体纯度和配比要求不严格,即单体纯度 1 微胶囊常用制备方法 和配比不是影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依据囊壁形成的机理和成囊条件,微胶囊制备 无抽提、脱挥工序,缩聚反应可达到不可逆。其 方法大致可分为3类,即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 缺点是经常会有一部分单体未参加成膜反应而遗留 学法。化学法一般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 在微胶囊中,故在制备含水微胶囊时,经常混合无 锐孔法等;物理法有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法、 毒的乙二醇或甘油,既可起成膜单体的作用,又可 沸腾床涂布法、离心挤压法、旋转悬挂分离法等; 作为水的阻滞剂。 物理化学法有复凝聚法、水相分离法、油相分离 1.1.2 原位聚合法 法、干燥浴法(复相乳化法)、熔化分散冷凝法等。 实现原位聚合法的必要条件是单体可溶,聚合 1.1 化学法 物不可溶。与界面聚合法相比,可用于该法的单体 1.1.1 界面聚合法 很多,如气溶胶、液体、水溶性或油溶性单体或 该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包括:①通过适宜的乳 单体的混合物,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