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知识点整理.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知识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单位 例1 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分析:(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② 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 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例2 内容: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分析:量的方法:量时,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例3 内容:米和厘米的关系 分析:(1)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2)教材上开始出现卷尺、皮尺(做一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并理解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例4 内容: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分析:学生学会画线段的方法。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1 内容:不进位加 分析:(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 (2)从主题图中抽取出其中两个班,自然地引出计算问题。 (3)体现算法多样化:小女孩用口算解决问题。小精灵提出还可以用笔算。 (4)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 (5)计算时,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框里,展示整个动态的计算过程。 (6)最后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例2 分析:(1)一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2)编排与例1一致。 (3)小精灵的问题“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就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计算策略,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例3 内容:进位加 分析:(1)整个编排方式与前面一致。 (2)教学时重点是要结合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位,以及十位如何相加。 (3)使学生体会在进位加法中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 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1 内容:不退位减 分析:(1)小精灵提出问题,两学生从统计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2)多种算法:口算(在这儿还不是统一要求),笔算,“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发现更多的算法。 (3)列竖式时,借助形象数位表,与竖式相对应。因为不退位,学生观察直观图就可以理解。 (4)编排与不进位加一致。 例2 内容:退位减 分析:(1)借助小棒操作,用表格形式把小棒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与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对应起来,使学生获得退位计算的形象支持。 (2)重点是掌握如何退位,退位过程中十位数与个位数怎样变化。 (3)提出问题: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使学生认识到在进位加、退位减中从个位加减比较方便。 例3 内容: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 分析:(1)脱离形象支持,抽象程度更高。 (2)重点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掌握个位要算几减几。 笔算减法的法则总结: 与加法一致,也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归纳。 例4 内容:解决问题 分析:(1)“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一样,都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安排例题。 (2)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给出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红旗的情况,但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树挡住了,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看出各列之间的相差数,其他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对话给出。 (3)教材利用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在这儿,二(2)班的红旗数量不能直观数出,必须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出。 (4)最后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教材体现了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情景图中的丰富资源。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例1 内容:连加 分析: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算式。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然后说明为了写起来简便,可以把竖式连写。 例2 内容:连减 分析:通过对话给出信息,提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