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高考永恒的话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次函数高考永恒的话题

二次函数高考永恒的话题 摘要:二次函数——高考永恒的话题鄱阳县博文中学 徐志国二次函数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内涵丰富,应用广泛.在中学数学中,二次函数的身影随处可见.二次函数作为高考的重点... 关键词:高考,话题二次函数——高考,话题 类别:其它 来源: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次函数——高考永恒的话题 鄱阳县博文中学 徐志国 二次函数是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内涵丰富,应用广泛。在中学数学中,二次函数的身影随处可见。二次函数作为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经久不衰,而且常考常新。以二次函数为题干的试题,形式多样、变化新颖。可以说二次函数是数学高考中永恒的话题。 一、二次问题的“三胞胎”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考查二次方程的根,反映在图形上就是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关系。 例1:若不等式,设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则M+N=? 解析: 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最研究函数单调性的分水岭,是函数值变化的转折点,密切联系二次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其隐含的知识层次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二次函数的最值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1)轴定区间定(2)轴定区间动(3)轴动区间定。后两者都可以归纳结为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变化来加以研究。 例2:若的最小值为 (1)求的表达式。 (2)求能使的最大值。 解:(1) 令是定区间,于是有 当 当时取得最小值,即 当,即 综上所述: (2)当 由 由 此时 三、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一)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常用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零点式: 上述的每个解析式都含有3个表示常数的参数,为确定每个解析式,都需要建立起三个方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例3:已知二次函数满足,是的最大值为8,试确定此二次函数。 思路一:(一般式)设 则 思路二(顶点式):设 思路三:(零点式)由已知得 例4:设二次函数满足。 (1)当 (2)设函数。 解题思路: 本题要证明的是由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联想到:①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②方程它的两根为可得到之间的联系,因此解题思路明显有三条①图象法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③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辅之以不等式的推导。现以思路②为例解决这道题: (1)先证明 。 因为又 根据韦达定理,有 , 又,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曲线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因此,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在边界点处达到,而且不可能在区间的内部达到,由于所以当时, 即 (Ⅱ) 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且是唯一的一条对称轴,因此,依题意,得,因为是二次方程的根,根据韦达定理得, 。 四、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的关系 借助二次函数据图象可讨论方程实根分布的充要条件,一般方法为:根据题设中根的分布情况画去相应图象,依据(1)两根的函数值与零的大小关系;(2)对称轴的位置;(3)判别式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再通过不等式组使问题获解。 例5:已知实系数方程的两实根分别为且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答案为A,过程略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地说来,如果两根分处在不同的区间,则只需考虑区间端点函数值即可;如果两根处在同一区间,则需要考虑以上的全部三方面。 二次函数,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可以以它为代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编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数学素质,特别是能从解答的深入程度中,区分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内容涉及很广,本文只讨论至此,希望各位同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多关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对它的研究更深入。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