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环境教育校本教材(三年级上册)
一、前言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家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环境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各学科关注的焦点,它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而后各国纷纷仿效,我国起步较晚。为了这个家园能够绿色常青、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真实拥有蓝天白云、浩瀚的海洋、迷人的森林、地球的万物生灵,学校德育处决定开设《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构建了解环境知识的平台和关注地球的“绿色家园”。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层次上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但是,提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总要遇到充满矛盾的情形:一方面,专家的报告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让我们看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日益脆弱的的地球上,令人有揪心之痛;另一方面,看看默默无感知的大多数,危机的心情又会变得迟钝。早在95年11月国际保护联盟(INCN)的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努力,国际的、国家级的、省级的、以及最基层的,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一战略与当地的实施机制及自然环境的结合程度”。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无论教师、学生还是教学的管理者,他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参加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个人或群体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再现和创造高质量的现实社会生活,使个体的生命需要和价值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展示和实现。而环境教育弘扬的正是人的主体价值,它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而且会为学生启示方向,陶冶情操,帮助他们认识自身,认识自身的生存环境,认识个人对社会、对环境、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对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种全面的理性的认识,从而找到健康的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所以《环境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
环境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生存环境,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且这种观念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环境伦理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获得关于环境问题的基础知识。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提高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环境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观察到的和收集到的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三)体验目标:
1.使已有的环境知识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且能够对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评价。
2.激发探究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关心和关注世界、我国和自己居住地的环境问题的现状与趋势,关注自己的生存现状。
4.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一些日常行为进行批评和帮助,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使整个社会都来关注环境问题,都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德育处目 录
第1课 爱护鸟类 人人有责……………………………4-5
第2课 植物是个天然的“空调器”……… …………6-7
第3课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8-9
第4课 电器的污染及其防范…………………………10-11
第5课 城市热效应……………………………………12-15
第一课 爱护鸟类 人人有责
第二课 植物是个天然的“空调器”
第三课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四课 电器的污染及其防范
第五课 城市热效应
教材策划:
本册编写人员:
责任编辑:
封 面:
1
2
3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