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韩愈、柳宗元及古文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韩愈、柳宗元及古文运动

第五章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古文的概念 指文言所写的散体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散句单行、继承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使古文成为和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文体。 古文运动的概念 古文运动是指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其矛头是革除骈文。它以儒学复兴为号召,通过对文体、文风以及文学语言的革新,以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从而达到张扬儒术的目的。 古文运动的内容 一是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 2.重视“文”的作用。 3. 强调作家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三是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的思想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拥护王朝的统一;提倡“仁政”,反对官吏对人民的聚敛横行,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 在世界观上面,他大力提倡儒家正统思想,猛烈地排斥佛老。但是,韩愈也继承儒家的一些陈腐教条的思想。 韩愈的文学理论 1、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韩愈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2、师法先秦,兼取诸家 3、反对因袭,强调创新 主张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4、加强修养,为文养气 “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5、不平则鸣,抒写真情 提出“不平则鸣”,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6、务去陈言,文从字顺。这是对散文语言上的要求。 7、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散文的主要内容 1、论说文:韩愈的论说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如《原毁》、《师说》《杂说四》、《进学解》和《送穷文》。 2、叙事文 如《张中丞传后叙》是司马迁传记文的一个发展。他的碑志文往往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在定型的体例之中,作具体的描写,因而区别于六朝以来的那些“铺排郡望,藻饰官阶”的十足公式化的碑志文。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3、抒情文: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 4、书信和赠序文 赠序文指古人惜别赠言的文章,内容多推重、赞许和勉力之辞。序的意义和原意不同。如《与孟东野书》《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接近传奇小说。 韩文的艺术成就   1、散文语汇的创新 如《送穷文》中的“面目可憎”、“垂头丧气” 、“蝇营狗苟”,《进学解》中的“同工异曲”、“俱收并蓄”、“动辄得咎”、“佶屈聱牙”、“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原道》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送孟东野序》中的“不平则鸣”,《应科目时与人书》中的“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此外,韩愈还采用一些不为人所用或刺激性很强的词汇,如《送穷文》写鬼“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石鼎联句诗序》写人“白须黑面,长颈而高结。当然有时不免矫枉过正,用一些冷僻生涩的文字,使文章佶屈聱牙,拗口难通。这和韩愈怪怪奇奇的文学追求是紧密相关的。 2、注重句式的变化 韩愈极善于交错运用各种重复句、排比句、对仗句,来增加文章的变化与气势,发挥散文句式优势,弥补散文缺乏音乐美和节奏感的缺陷。 此外,《送孟东野序》连用三十八个“鸣”,由于句式变化,并不令人感到单调,反而有一种喷涌而出、咄咄逼人的气势;《祭十二郎文》中写初闻噩耗时心理的一段,句句用语助词收尾,但“也”、“乎”、“耶”的不同语气错落相杂,或感叹或疑问,句子忽长忽短,很真实地表现出感情的激烈的起伏变化。    3、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 韩愈有时以重笔陡然而起、突兀而现,抓住读者目光,然后再转入本题,如《送董邵南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有时则从远处迂回而来,如《送区册序》。 至于《送孟东野序》则是上述两种类型的结合,文章从“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警句振起后,却不引入孟郊之事,而是从物声说到人声,从人声说到文辞,文辞又是从上古说到有唐,一路惝恍迷离,不着边际。最后寥寥数语归结到孟郊,反观前文,既是作者自身人生感想的抒发,又成为本文正题的铺垫。 另外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