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O在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何宝庆.ppt

DMO在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何宝庆.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MO在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何宝庆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2008年地震采集技术交流会 DMO分析在三维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采集技术支持部 2009年3月·河南洛阳 汇报人:何宝庆 一.基本概况 二.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三.DMO脉冲响应分析原理 四.DMO分析实例应用 五.结论及建议 DMO分析在三维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DMO是一种将非零偏移距地震资料到转换为零偏移距的数据处理方法,它可以解决共反射点发散,提高信噪比,消除很陡的相干噪音,使具有多个倾角的同相轴能够正确叠加,为叠加和偏移提供合适的速度,与常规的基于正常时差校正的CMP叠加相比,DMO校正可以得到更逼近零偏移距,成像更好的叠加剖面,为偏移做好准备。 基本概况 NMO V1 共中心点 道集 零炮检距 道集 DMO V2 经过一步完成叠前时间偏移 ( Kirchoff ) 偏移后 道集 经过三步 完成叠后 时间偏移 ZO Migration V3 DMO使用流程 引自伊尔马兹 基本概况 由于DMO应用于叠前数据,将数据偏移零偏移距道上而不是偏移到真正的共反射点,所以实质上它是一种叠前部分偏移。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的不合理会造成DMO校正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由观测系统引起的影响就是所谓的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为了减少此种采集脚印对最终处理结果的影响,就需要在采集施工设计初期进行包括观测系统的DMO分析的各种分析,通过相关对比,选择合理的观测系统来压制采集脚印对地震资料的影响。 基本概况 针对观测系统的DMO分析,主要包括DMO加权覆盖次数和影响资料分辨率的DMO脉冲响应分析。 由于DMO是应用在叠前数据,而此时没有采集数据体,所以需要脱离对叠前数据体的依赖。有两种方法可以摆脱依赖叠前数据体:一种是根据地质结构合理地建立地球物理模型,使用不同观测系统对其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正演记录,对其进行DMO分析,这种结果较好,但比较耗费机时,不适合对观测系统快速分析。另一种就是简化一些条件直接对观测系统进行分析,其主要优点是计算速度快,适合野外观测系统设计时使用。 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 二.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三.DMO脉冲响应分析原理 四.DMO分析实例应用 五.结论及认识 DMO分析在三维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介质速度为V,视倾角为θ,S与G间距离为2h ,d是共中心点M到倾斜地层的距离 ,M处的零偏移距双程反射时间为t0 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炮检对中点 三维观测系统不同方位角的影响 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p 三维等时反射椭球面 上图沿SR方向的切面 左图在地面的投影 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S G A B C D 例如,当V=4000米/秒, h=1000米,t0=1.0秒时,DMO半径的大小为500米。如果面元尺寸为50米,那么DMO的影响半径将是10个面元。也就是说,所有具有2000米偏移距(2h)的炮检对的中点如果落在DMO半径以内,就会对中心面元产生影响;若h=850米,则半径为361米,大小为7个面元。由此可见,偏移距越大,DMO半径越大。 将逐渐增大 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DMO影响范围: 上图为不同偏移距炮检对对DMO中心面元贡献的示意图,空心黑色圆圈为各个炮检对的中点,它到中心面元的距离是随着偏移距,地层深度,地层倾角变化的,通过分倾角,分偏移距计算其对中心面元贡献能量的大小作为计算中心面元覆盖次数的加权因子,然后分偏移距,分倾角叠加,就得到了DMO加权覆盖次数,并且加权因子使其变成小数。 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w 一.基本概况 二.DMO加权覆盖次数分析原理 三.DMO脉冲响应分析原理 四.DMO分析实例应用 五.结论及认识 DMO分析在三维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三维观测系统的DMO脉冲响应分析的原理和DMO加权覆盖次数的原理基本一致,是从道处理角度实现的,是一个部分DMO处理(不是对整个剖面做DMO,而是对某一深度段做DMO),对于一个固定深度,具有固定倾角的反射层,可以根据深度和介质速度,在共偏移剖面每道的某一深度放一子波(例如Ricker子波或GUASS子波),然后按DMO原理对其校正,就得到了该反射层的DMO脉冲响应。 DMO脉冲响应分析原理 是偏移距为offset的共偏移距剖面中i道周围某道某一时刻的振幅,幅值大小与向界面上倾方向移动的距离有关 经过DMO校正后Ai会归位到i道t时刻,根据偏移距、地层倾角和界面埋深等参数可以确定的具体时刻与中心面元i道之间的距离。经过对特定倾斜地层DMO校正,就形成了一个零偏移距剖面内的DMO脉冲响应。 根据DMO原理,任意地震零偏移距道集第i个CMP道某一时刻的振幅,可以由不同偏移距道集中DMO半径内面元能量贡献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