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挑战与发展.docVIP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挑战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挑战与发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挑战与发展 王素芳 滨州医学院报社 264003 摘要 高校校报自创建之日起一直在高校校园内占居主导地位,引领时代潮流,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然而,随着网络、移动技术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质媒体尤其高校校报境遇尴尬,是停是留,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对高校校报如何进行内容、栏目、版面等整体新闻策划的创新,使高校校报在新媒体下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是广大师生上通下达的坚固桥梁,依然是广大师生抒情达意的坚强思想舆论阵地。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校报 挑战与发展 高校校报自创建之日起一直在高校校园内占居主导地位,引领时代潮流,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尤其是近现代,高校校报更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一所高校的窗口,反映一个大学办学的独特理念和文化内涵。但是,随着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纸质媒体却走到了尴尬境地,遇到新的挑战,甚至有人提出了“报纸消亡论”[1]。本文通过对高校校报如何创新内容、栏目、版面等整体的新闻策划,使高校校报在新媒体飞速发达的今天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2、新媒体异军突起,使高校校报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手机报、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信息海量、互动性、移动性、即时性等优势异军突起,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格局、传媒生态都在发生深刻变革。 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研究表明,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 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时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更多的数字和现实生活,诠释了新媒体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 从现阶段新旧媒体的发展势头来看,新媒体的潜力不可估量,但这并不表明传统媒体就必须为新媒体让位或替代。传统的阅读对象、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这一段时间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经过相对较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规范性运作方式、各种资源、媒体形象都是不可复制的竞争因素,运用好这些法宝,传统媒体就有不败的可能。 尤其高校校报的发展,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全国高校校报界,周期普遍较长,最快的时间是周二报,最长的时间是月报,而校园新闻网却是每所高校都存在的,新闻一旦发生,很快就上网了,所以,要等到报纸编印出来,早已失去新鲜性。另外,社会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新浪、搜狐、百度等,人们想看什么、想查什么,轻轻点击鼠标,几秒钟内就解决问题,所以,关心、关注报纸发展命运的师生越来越少。由此,要使校报继续受到师生的欢迎,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在网络时代发挥其优越性,继续占据主导媒体地位,必须对每期新闻内容、版式设计等进行充分策划。通过新闻策划,提高校报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编辑记者要强化策划意识 一期有影响力的报纸的出版不是轻易就能出炉的,要靠报社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谋划。 一是报社人员要主动出击寻找新闻点而不是等靠要稿件。这要发挥校报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停留在报社“等米下锅”,要不断深入各部门、院(系),甚至班级,挖掘新闻素材,对具备新闻价值的材料,进行深入采访,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深刻剖析,让读者看到、感到新闻背后的故事,由此,吸引读者对报纸进行特别关注。有些人物通讯之所以能够对读者引起较大反响,就是因为记者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把他不为人知的感人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是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新闻敏感性和策划意识。这就要求每个编辑记者要不断学习,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意识。几年前我们曾经有一篇报道《我的大学不是梦》,获得省校报研究会通讯一等奖,就是报道我校特别招收一名残疾学生的事情。在一次上班路上,编辑部主任与教务处一位同事闲聊,无意了解到我校刚招录了一名残疾学生,因为那时所有新生早已开课。主任很敏锐,经过深入了解,是有人在《半月谈》上看到一名学生的求助信,说自己高考分数超过他所报考学校的分数,就因为眼有残疾被拒录。此事反映到院长那里,特事特办,专门招收了这名学生。 具备了新闻敏感性,还要具有策划意识,新闻发生后只报道简讯、消息,往往达不到效果,要进行策划,要进行深入、连续报道,才能够引起大家注意。如,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等,经过新华社自2002年开始的精心策划,连续报道,一批有分量的稿件陆续在各大媒体刊发,如《离乡的日子--与民工同行四千里》《进城,要过多少槛--民工进城的烦恼与哀愁》《“明天的工作在哪里?”--外地民工在北京就业见闻》《奔波三千里 忧愤两百天-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