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docVIP

民族预科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预科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

民族预科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 付小谧 刘志林 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二分院 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一分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从隐性课程的角度, 对民族预科英语进行研究, 并对预科英语教学中的隐性教育建设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和管理实施办法。 关键词: 民族预科英语; 隐性课程; 课程开发与利用; 作者简介:付小谧 (1977—) , 江西宜春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简介:刘志林 (1990—) , 湖南人, 助教, 硕士, 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7-07-05 基金:江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民族预科隐形课程研究》 (编号:16TB173) Received: 2017-07-05 1 概述 付小谧 (2010) 指出:我国目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有2万多人, 分布在全国各高校,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但仍然改不了“费时低效”的学习状况, 作为预科四大主课的英语教育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英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特殊的教育层次, 也是高校大学英语教育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民族预科生英语水平, 这几年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但所写角度几乎主要是从显性课程的角度, 对隐性课程要么没涉及, 或者只是提及, 因此本文从另一个角度——隐性课程的角度, 谈如何好好利用民族预科英语教育中的隐性课程来促进民族预科英语的教学水平, 通过隐性课程的开发, 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民族预科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南昌工学院是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之一, 拥有少数民族预科生七千多人。因此, 以南昌工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隐性课程开发作为研究目标有现实意义! 2 隐性课程概述 到目前为止, 对于隐性课程 (hidden curriculum) 概念的研究已进行了近50年, 在国内的研究也已有近30年历史, 却依然是见仁见智。隐性课程的研究在国外已经炙手可热, 已经产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有人甚至认为, 隐性课程研究是继Tyler“科学化课程编制运动”和Bruner“学科结构运动”之后课程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田慧生, 1988, ) 。隐性课程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 实际上, 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 早在20世纪初期, 在杜威 (J.Deway) 所谈的“附带学习” (collateral learning) 以及他的学生克伯屈 (W.H.Kilpatrik) 所谈的“附学习”和“副学习”中就有所涉及, 概指学习过程中自发的或自然而然产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等 (引自施良方, 1996:265.) 。附带学习是区别于学生学习正规课程所产生的学习活动和过程。杜威认为, 附带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正规学习更为重要, 因为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学生更长的时间, 有更长久的价值和意义。克伯屈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包括主学习 (primary learning) 、副学习 (associate learning) 和附学习 (concomitant learning) 三个部分。主学习是指对事物的直接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副学习是指由主学习联想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附学习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获得的、较概括的理想、态度及道德习惯, 而且一旦获取, 就将长久地保持下去, 甚至给学生的一生造成影响。杜威的“附带学习”和克伯屈的“附学习”包涵了后来的隐性课程研究有关的许多关键问题, 可以被看作是隐性课程的开端, 为隐性课程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邓道宣等, 2005) 。还有学者 (Margolis, 2001) 认为Jackson提出的隐性课程理论是受到了Emile Durkheim的影响, 因为早在1925年Emile Durkheim就在其《道德教育》 (Moral Education) 一书中提出了“老师所教的和学生所学的远远超过教材和教师手册所规定的内容”的观点 (转引自史光孝, 2011:14) 。 3 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从古至今, 不管是先贤哲人还是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们, 他们都认为校内外环境、人际交往以及教师的人格等对学习者有不能轻视的影响。先秦时期的曾子在谈到人际交往方面曾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谈到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时, 东汉史学家班固说道:“上行下效”。其他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也论述了环境感染的教育意义。民间有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有《孔子家语》: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