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docVIP

民勤绿洲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勤绿洲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民勤绿洲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张云亮 郑文燕 王强 胡想全 李莉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 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要: 为了探讨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试验站进行了畦膜上灌与畦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畦膜上灌与畦灌相比, 全生育期灌水次数均为5次, 全生育期灌水定额畦膜上灌较之畦灌减少10.3%;畦膜上灌与畦灌相比, 其玉米籽粒性状的各项指标均具有优势;畦膜上灌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畦灌, 增加了30.0%;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与玉米产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其中穗长、穗粗、秃尖长为负相关, 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为正相关;畦膜上灌相比畦灌净效益和水分生产率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畦膜上灌; 玉米; 灌水量; 产量; 作者简介:张云亮 (1986—) , 女, 甘肃敦煌人, 工程师, 硕士, 从事节水灌溉方面的工作, E-mail:zhangylgsdh@163.com。 收稿日期:2017-08-27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1369003) Received: 2017-08-27 文献著录格式:张云亮, 郑文燕, 王强, 等.民勤绿洲畦膜上灌对玉米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 2017, 58 (11) :1883-1885.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气候的变化, 干旱缺水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畦膜上灌技术是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1-2]。在农业科技战线上, 膜上灌是一项具有应用作物种类多、适用范围广、增产幅度大等特点的重大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新疆, 甘肃等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就形式而言, 由1987年的扶埂膜上灌, 发展到现在的膜孔沟灌、膜孔畦灌、膜缝灌[3-4]等多种形式;就覆盖率而言, 田间地膜覆盖率由60%上升到90%;就适应作物而言, 已从棉花发展到玉米[5]、花生[6]、小麦[7]和大豆[8]等十多种作物;就应用地域而言, 也由新疆发展到甘肃、宁夏、河南、河北等地[9-10]。相对于喷灌、滴灌、微润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应用面积广, 种植作物多等特点。因此, 开展畦膜上灌相关研究具有重大而长久的现实意义。 畦膜上灌与传统畦灌相比, 具有施水面积小、深层渗漏小、棵间蒸发少、水费成本小等特点[11], 但水在膜上停留时间延长, 使得田面蒸发量加大。畦膜上灌这些特点必然对作物全生育期灌水量及产量产生影响。本文旨在研究畦膜上灌对玉米全生育期灌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以期为当地畦膜上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本试验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节水农业暨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基地进行, 试验基地位于民勤县城以北约13.5 km处的大滩乡东大村 (103°36E, 39°04N) , 海拔1 250 m左右, 处于绿洲和腾格里沙漠交界地带, 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 气候干燥, 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 风沙多, 自然灾害频繁。太阳辐射强, 多年平均气温7.8℃, 极端最高气温39.5℃, 极端最低气温-27.3℃, 平均湿度45%, 年降水110 mm, 年蒸发量2 644 mm, 年日照时数3 028 h, 光热资源丰富, 地下水埋深, 无霜期150 d, 最大冻土深115 cm[12]。试验区土质0~60 cm为黏壤土, 60 cm以下逐渐由黏壤土变为砂壤土, 土壤平均容重为1.53 g·cm。田间持水量22%, 速效钾181 mg·kg, 速效磷71 mg·kg, 有机质14%, 液态氮含量10 mg·kg。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畦膜上灌灌水方式处理, 以畦灌灌水方式为对照 (CK) 。玉米在拔节期、抽雄散粉期和灌浆期灌水的土壤含水量下限分别控制在55%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下同) 、65%和60%, 除出苗外, 其余各次灌水上限统一设定为85%。3次重复, 畦宽3 m, 畦长30 m, 小区面积90 m, 小区布置采取随机排列, 尽量消除土地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试验玉米于2016年4月21日播种, 9月22日收获, 苗期和成熟期不设水分处理, 播种后出苗水各小区统一按灌水定额900 m·hm灌溉, 通过土壤水分监测, 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收获期测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每个小畦单独灌水, 灌水量用水表进行监测。土壤含水量 (0~100 cm) 采用烘干法测定, 监测区间为2016年4月20日至9月21日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